粉碎性骨折钢板不取可以吗
一、一般情况
粉碎性骨折后钢板是否需要取出不能一概而论,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从理论上讲,钢板属于异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风险,但在很多情况下也可以不取出。
二、影响因素及具体分析
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还在不断生长改建,钢板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一般建议在骨折愈合后取出钢板。因为儿童骨骼的塑形能力较强,钢板长期留存可能会导致局部骨骼生长受限制等问题。
-成年人:对于成年人,如果钢板所在部位没有明显不适,且钢板没有引起感染、过敏等异常反应,在身体状况不允许进行手术取出等情况下,可以考虑不取出。但如果钢板所在部位可能会因为长期存在而出现应力遮挡等情况影响骨折部位的长期稳定性,还是建议取出。
钢板所在部位
-四肢非承重部位:比如上肢远端的一些骨折固定钢板,如果患者没有明显不适症状,钢板不取可能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是下肢非承重部位,钢板长期留存一般也不会对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时,可根据患者意愿及身体状况决定是否取出。
-四肢承重部位:如下肢承重骨(股骨、胫骨等)的钢板,由于长期承受身体重量,钢板可能会因为应力集中等原因出现松动、断裂等情况,一般建议在骨折完全愈合后取出钢板,以避免后期出现骨折不愈合、钢板相关并发症等问题影响肢体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身体状况因素
-健康状况良好:如果患者身体状况良好,能够耐受手术,且钢板存在潜在风险(如可能引起慢性疼痛、感染等),一般建议取出钢板。例如患者身体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能够较好地承受手术创伤,那么取出钢板可以消除潜在的隐患。
-健康状况较差:如果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较高,那么可以考虑不取出钢板。因为此时进行手术取出钢板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相比之下,钢板不取出带来的风险可能相对较小。
三、不取出的潜在风险
感染风险:虽然发生概率较低,但钢板作为异物长期留存体内,存在发生感染的可能性。一旦发生感染,治疗较为复杂,可能需要再次手术取出钢板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钢板相关并发症:如钢板松动、断裂等,尤其是在承重部位的钢板,可能会导致骨折部位再次出现问题,影响肢体的功能和稳定性。
心理因素:部分患者可能会因为体内存在钢板而产生心理负担,担心钢板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等,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四、取出的优势
消除潜在风险:取出钢板后,可以完全消除因钢板长期留存可能带来的感染、钢板相关并发症等潜在风险,让患者更安心。
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对于一些钢板影响肢体正常活动或可能导致关节活动受限等情况,取出钢板后有助于肢体功能的完全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粉碎性骨折后钢板是否取出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年龄、骨折部位、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权衡不取出和取出的利弊后做出合理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