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肛肠疾病相关原因
(一)痔疮
1.内痔脱出:
-多见于Ⅲ、Ⅳ期内痔,内痔核较大,排便时易脱出肛门外,便后不能自行回纳,刺激直肠末端神经,导致肛门坠胀感。尤其是女性妊娠、长期便秘或腹泻等情况易诱发,妊娠时盆腔静脉受压,回流不畅,易加重内痔;长期便秘者排便用力,增加肛管压力,促使内痔脱出。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如中老年人群,本身肛门周围组织相对松弛,更易出现内痔脱出;年轻人群若有不良排便习惯,也可能发生。
2.外痔炎症:
-结缔组织外痔因炎症刺激,或血栓性外痔形成血栓后,会引起肛门局部肿胀、疼痛伴坠胀感。女性在生理期时,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外痔炎症可能更易发作;长期久坐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肛门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也易引发外痔炎症。
(二)直肠炎
1.感染性直肠炎:
-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如痢疾杆菌、肠道病毒等感染直肠黏膜,导致直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刺激直肠神经,出现肛门坠胀、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受到感染性因素影响;而中老年人群若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免疫力相对低下,也易发生感染性直肠炎。
2.溃疡性直肠炎: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等因素有关,直肠黏膜呈现慢性炎症、溃疡形成,患者有肛门坠胀、腹泻、里急后重等表现,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不同年龄均可发病,但中青年相对多见,女性和男性发病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症状会有变化。
(三)直肠脱垂
-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多见于儿童、老年人及多次分娩的女性。儿童直肠脱垂多为黏膜脱垂,常因发育不完善、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排便时腹压增加导致直肠脱垂,便后可自行回纳,伴有肛门坠胀感;老年人由于盆底组织松弛、肛门括约肌功能减退,易发生直肠全层脱垂,脱出后不能自行回纳,坠胀感更为明显;多次分娩的女性,盆底肌肉和韧带受损,也易出现直肠脱垂。
二、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原因
(一)盆底肌功能紊乱
1.产后盆底肌损伤:
-女性分娩过程中,尤其是难产、产程过长等情况,容易造成盆底肌及神经损伤,导致盆底肌功能紊乱,出现肛门坠胀、阴道松弛、尿失禁等症状。不同年龄段的女性,产后恢复情况不同,年轻产妇若能及时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症状;而高龄产妇盆底肌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肛门坠胀等症状可能更易持续存在。
2.长期腹压增高:
-如慢性咳嗽(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尤其是中老年男性长期吸烟后)、长期便秘(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年轻人若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易出现,中老年人群由于胃肠蠕动减慢等因素也易便秘)等,长期腹压增高会影响盆底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起肛门坠胀。
三、其他相关原因
(一)结直肠肿瘤
1.直肠癌:
-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肿瘤刺激直肠黏膜,引起直肠刺激症状,如肛门坠胀、便意频繁、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等,随着病情进展,还可出现便血、大便变细等表现。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中老年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若能早期发现并治疗,预后相对较好。
2.结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较大时,可刺激直肠神经,导致肛门坠胀感,同时可能伴有便血等症状。不同年龄均可出现,儿童息肉多为良性,而成人息肉有一定恶变可能,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儿童息肉可能与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而成人息肉与饮食、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
(二)肛门周围脓肿
-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形成脓肿,炎症刺激周围组织,引起肛门局部红肿、疼痛、坠胀感,常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发生肛门周围脓肿,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