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肛肠疾病相关原因
1.痔疮
-内痔脱出:尤其是Ⅲ度、Ⅳ度内痔,排便时内痔核可脱出肛门外,便后不能自行回纳,刺激肛门周围组织,引起肛门坠胀感。有研究表明,痔疮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大便后肛门坠胀的症状,其发病与肛管直肠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扩大、曲张有关,长期便秘、久坐、妊娠等因素易诱发痔疮。
-炎性外痔:炎症刺激肛门周围组织,导致局部充血、水肿,排便后会感觉肛门坠胀不适,同时可伴有肛门部疼痛、瘙痒等症状,多因肛门皮肤受细菌感染等引起炎症反应。
2.直肠炎
-急性直肠炎:多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炎症刺激直肠黏膜,使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排便后直肠蠕动及炎症刺激仍存在,从而出现肛门坠胀感,常伴有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发病与不洁饮食等因素相关,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饮食不规律、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患病。
-慢性直肠炎:病程较长,直肠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反复的炎症刺激导致直肠感觉神经敏感性增高,大便后易出现肛门坠胀,症状可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与肠道菌群失调、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可能加重病情。
3.直肠脱垂:多见于儿童、老年人及多产妇等。直肠黏膜或全层向下移位,排便后直肠未能完全回纳,刺激肛门周围组织,引起肛门坠胀感,儿童直肠脱垂多为黏膜脱垂,常可自行还纳,随着年龄增长有自愈可能;老年人及多产妇直肠脱垂多为全层脱垂,往往需要手术治疗,其发病与盆底肌肉松弛、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
4.肛窦炎:肛窦位于肛管齿状线部,呈口袋状,易积存粪便或被分泌物堵塞,引发感染,形成肛窦炎。炎症可刺激肛门周围神经,导致大便后肛门坠胀,同时可伴有肛门部隐痛、排便不尽感等,常因局部卫生不佳、粪便刺激等诱发,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尤其不注意肛周卫生的人群易患。
二、其他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1.盆腔炎
-女性患者,盆腔炎症可波及直肠周围组织,引起直肠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刺激直肠,导致大便后肛门坠胀感,常伴有下腹部疼痛、白带增多等症状,盆腔炎的发生与不洁性生活、宫腔操作后感染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病,性生活活跃期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
2.前列腺炎
-男性患者,前列腺炎症可刺激盆腔神经,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肛门坠胀感,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会阴部疼痛等症状,久坐、饮酒、憋尿等因素易诱发前列腺炎,各年龄段男性均可患病,中青年男性相对多见。
3.盆底肌功能紊乱
-多种因素可导致盆底肌功能紊乱,如长期便秘、分娩损伤、神经系统疾病等。盆底肌功能紊乱时,排便后盆底肌不能正常松弛,导致肛门坠胀感,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长期便秘人群因粪便长期压迫盆底组织易出现盆底肌功能紊乱,女性分娩后若盆底肌恢复不佳也易发生此类情况。
三、肿瘤性疾病相关原因
1.直肠癌
-直肠癌肿刺激直肠黏膜及周围组织,早期可出现大便习惯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大便后肛门坠胀感,还可伴有便血、大便变细等症状,发病与遗传、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直肠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中老年人发病率相对较高,有家族直肠癌病史者属于高危人群。
2.肛管癌
-肛管癌生长过程中刺激肛门周围组织,排便后可出现肛门坠胀感,同时伴有肛门部肿块、疼痛、便血等症状,其发病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等因素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相对多见于中老年人,HPV感染的人群患病风险可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