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怎么做检查

一、检查前准备

1.患者准备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呼吸系统疾病史、药物过敏史等。例如,若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会增加支气管镜检查中出血的风险;若有药物过敏史,需提前准备应对过敏的措施。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可能需要特别关注其既往是否有呼吸系统感染等情况,成人则要考虑基础疾病对检查的影响。

-禁食禁水:一般要求患者检查前6-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以防止检查过程中发生呕吐、误吸。儿童患者由于胃容量小等特点,更要严格遵循禁食禁水时间,避免因误吸导致严重并发症。

-签署知情同意书:向患者及家属具体分析支气管镜检查的目的、过程、可能出现的风险等,使其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设备准备:准备好支气管镜设备,确保其性能良好,包括光源、吸引装置、活检钳等附件齐全且功能正常。

二、检查过程

1.麻醉

-局部麻醉:通常采用咽喉局部麻醉,对于成人,可使用2%-4%的利多卡因喷雾,间隔一定时间多次喷雾,以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儿童患者由于配合度相对较差,可能需要在更谨慎的情况下进行麻醉,一般也可采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等方式进行局部麻醉,但要注意剂量和操作的安全性。

2.体位摆放:患者一般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头部稍后仰,使口、咽、气管基本在一条直线上,便于支气管镜插入。儿童患者在体位摆放时要更加轻柔,确保舒适且稳定的体位,避免因体位不当影响操作。

3.支气管镜插入:医生将支气管镜经患者鼻孔或口腔插入,缓慢通过咽喉、气管,进入支气管内。在插入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通过支气管镜可以观察支气管黏膜的情况、有无新生物、狭窄、分泌物等。

4.检查操作:根据检查目的进行相应操作,如采集痰液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通过活检钳获取组织)、吸引呼吸道分泌物等。在进行活检等操作时,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避免过度损伤组织。

三、检查后注意事项

1.休息观察:检查后患者需在观察室休息一段时间,密切观察有无咯血、呼吸困难等情况。儿童患者由于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更要加强观察,一般需观察至少2小时。

2.饮食注意:检查后2小时可进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过热食物刺激呼吸道。儿童患者的饮食要更加注意清淡、易消化,防止因吞咽不适导致呛咳等情况。

3.呼吸道护理:鼓励患者适当咳嗽,以排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但要避免剧烈咳嗽。对于儿童患者,要协助其咳嗽排痰,可轻轻拍背等。

4.并发症观察: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发热、气胸等并发症。若出现发热,要考虑是否有感染等情况;若出现气胸相关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加重等,需及时进行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