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皮肤过敏,怎么办

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一旦怀疑用药导致皮肤过敏,首先要立刻停止使用正在服用的可疑药物,避免过敏反应进一步加重。这是因为持续接触过敏原会让身体的免疫反应持续激化,可能引发更严重的过敏症状,比如从单纯的皮疹发展到呼吸困难等更危险的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过敏的反应可能不同,儿童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过敏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更潜在的长期影响,所以儿童用药后出现皮肤过敏更要迅速停药并及时就医。

评估过敏严重程度

轻度过敏:仅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等。此时可以用清水清洁皮肤,去除可能残留的药物刺激物,避免搔抓皮肤,因为搔抓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引起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儿童,要防止其无意识地搔抓,可以给儿童修剪指甲,穿宽松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刺激。

中度过敏:除了皮肤红斑、瘙痒外,可能出现少量风团。这时候除了上述清洁皮肤等措施外,需要密切观察身体其他部位的反应,记录过敏症状的变化情况。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比如本身有过敏性疾病病史的人,中度过敏可能意味着其过敏体质更敏感,需要更加谨慎处理。

重度过敏: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等症状,这是非常危急的情况,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急诊救治,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让患者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等情况。

就医明确诊断

尽快前往医院皮肤科或急诊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症状出现的时间等情况,并进行相关检查,如皮肤点刺试验等,以明确过敏的具体情况。对于儿童患者,医生会更加细致地询问家长关于用药的详细情况,包括药物的品牌、剂型等,因为儿童用药剂量和种类与成人有很大差异,准确的用药信息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过敏原因。

药物治疗

医生可能会根据过敏严重程度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如抗组胺药物,可缓解皮肤瘙痒等症状。但要注意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需严格按照儿童剂量标准,避免超量使用对儿童神经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对于重度过敏患者可能会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

后续预防措施

记录过敏药物:患者要记录清楚引起过敏的药物名称、规格等信息,在以后就医时主动告知医生,避免再次使用相同或化学结构相似的易过敏药物。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药物过敏记录,用便于记忆和查询的方式保存,比如写在病历本专门的过敏药物记录页或者用电子文档保存。

关注特殊人群: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在使用药物时更要谨慎,用药前需咨询医生,了解药物过敏风险;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用药更要格外小心,需在医生指导下权衡用药利弊,因为某些药物可能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