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停止可疑药物摄入
原因:如果明确是吃药后出现过敏发作,首先要立刻停止继续服用正在使用的可疑药物,避免过敏反应进一步加重。比如患者服用某抗生素后出现皮肤过敏表现,就应马上停用该抗生素。
特殊人群考虑:儿童用药更需谨慎,家长要格外留意孩子服用的药物,一旦发现服药后有过敏迹象,第一时间停止给孩子服用相关药物,并记录好药物名称、服用时间等信息,以便就医时告知医生。
及时就医评估病情
病情评估: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对过敏发作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一般会检查皮肤状况,查看皮疹范围、程度等,还可能会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伴随症状等。例如,严重的皮肤过敏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心慌等全身症状,医生会通过详细检查判断是否出现了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情况。
特殊人群情况:老年人本身各脏器功能有所减退,过敏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更需要及时就医让医生全面评估;儿童过敏后,由于其表达能力相对有限,医生会更仔细地观察体征变化来判断病情,所以儿童过敏后应尽快带至儿科就诊,确保得到及时准确的评估和处理。
采取相应抗过敏治疗
药物治疗选择:医生会根据过敏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抗过敏药物。如轻度皮肤过敏可能会使用抗组胺药物,像氯雷他定等;如果过敏反应较严重,可能会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但具体药物的使用是由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决定,患者及家属无需自行决定药物的使用及剂量等。
特殊人群用药注意:儿童使用抗过敏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年龄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老年人使用药物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情况,医生会选择对其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观察过敏反应变化
自我观察要点:在就医及治疗过程中,患者要密切观察自身过敏症状的变化情况,包括皮肤皮疹是否增多、瘙痒程度有无加重、是否出现新的症状如腹痛、呕吐等。如果症状有加重趋势,要及时告知医生。
特殊人群观察重点:儿童过敏后,家长要持续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呼吸情况等,因为儿童过敏可能会影响呼吸等重要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告知医护人员。老年人也要关注自己的血压、心率等变化,以及过敏症状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等。
避免接触过敏原
明确过敏原:在过敏发作缓解后,要尽量明确导致过敏的药物及其他可能的过敏原。可以通过详细回忆用药史、生活接触史等,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等。例如,通过斑贴试验等检测手段明确是否还有其他接触性过敏原。
特殊人群预防措施:儿童的生活环境相对简单些,但也要留意其日常接触的物品,如衣物材质等;老年人要关注自己居住环境中可能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在明确过敏原后,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再次接触,如对于药物过敏原,要告知医生及家人,以后就医时避免使用同类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