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导致皮肤过敏怎么办

一、立即停药

一旦发现吃药后出现皮肤过敏情况,首要步骤是立刻停止服用可疑药物。因为持续服用可能会让过敏反应进一步加重。不同年龄段人群都需如此操作,比如儿童服用了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后,也要马上停服。

二、观察过敏症状

1.轻度过敏表现:若只是出现轻微的皮肤瘙痒、少量散在的皮疹等情况,需留意症状是否有变化。对于儿童来说,要观察其是否因瘙痒而过度抓挠,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成年人则要关注皮疹是否有增多趋势。

2.重度过敏表现:要是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全身大片红肿并伴有水疱、血压下降等严重症状,这属于危急情况,需立即就医抢救。无论是哪个年龄段,重度过敏都需争分夺秒处理。

三、采取非药物缓解措施(轻症时)

1.冷敷:用凉毛巾或冰袋对过敏部位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可缓解瘙痒和肿胀。儿童冷敷时要注意控制冰袋温度和时间,避免冻伤;成年人冷敷相对灵活些,但也不宜过长时间。

2.保持皮肤清洁:用清水轻柔清洗过敏皮肤,不要使用刺激性的肥皂或沐浴露。儿童皮肤娇嫩,清洗时动作要轻柔;成年人也要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

四、就医诊治

1.医生问诊:患者要向医生详细告知服药史、过敏症状出现的时间等情况。对于儿童,家长要准确传达孩子的用药情况和过敏表现;成年人也要清晰表述自身状况。

2.医生检查与诊断: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判断过敏的严重程度等。可能还会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等,来辅助诊断。

3.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过敏情况开具合适药物,如抗组胺药物等。但要注意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严格按照儿童剂量来选用药物,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等。例如,儿童一般不建议使用成人的缓释片等剂型。

五、预防再次过敏

1.记录药物过敏史:将此次过敏相关信息记录下来,包括药物名称等,方便日后就医时告知医生,避免再次使用相同或类似易过敏药物。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应做好药物过敏史的记录。

2.用药咨询:在使用新药物前,向医生或药师咨询药物过敏相关情况。特别是有过敏体质的人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要格外注意用药前的咨询,以降低再次过敏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