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洞是指龋病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缺损而形成的洞。而龋病是牙体硬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破坏,主要由细菌引起。
一、细菌因素:细菌堆积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这是一种不易清除的、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和食物残渣的黏性复合体。因为细菌新陈代谢会产生酸性物质,且其本身对牙齿硬组织也有一定破坏作用。
1.牙菌斑形成:细菌在牙齿表面聚集。
2.酸性物质产生:细菌代谢的产物。
3.对牙体硬组织破坏:直接损害牙齿健康。
二、龋病发展:牙齿健康的硬组织受细菌破坏后,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处理,破坏会越来越大。
1.未及时治疗:导致病情持续发展。
2.破坏扩大:形成空洞性缺损。
三、龋洞特点:龋洞没有自限性和自愈性,若不治疗会持续恶化,最终可能导致牙冠缺失。
1.无自限性自愈性:不会自行停止或恢复。
2.恶化后果:牙冠缺失。
总之,龋洞是由龋病导致的,与细菌的作用以及未及时治疗密切相关,且其具有不断发展且无法自愈的特性,必须重视并及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