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性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病因较为复杂,以下是对其进行的分析:
1.病因:
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搔抓、摩擦、高温、多汗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皮肤受损,使细菌更容易入侵并感染毛囊。
毛发牵拉、搔抓、皮肤受损:毛发牵拉、搔抓、皮肤受损可为本病的诱发因素,如糖尿病、贫血患者并发本病时,症状会更明显。
其他因素: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易患本病。
2.症状:
好发部位:反复性毛囊炎可发生于任何有毛发的部位,如头皮、颈项、背部、臀部、大腿等。
皮疹特点:初起为与毛囊口一致的红色充实性丘疹或毛囊性脓疱疮,继而演变成丘疹性脓疱,中间贯穿毛发,四周红晕有炎症,最后干燥结痂,约经1周痂脱而愈,但也有反复发作,多年不愈,有的也可发展为深在的感染,形成疖、痈等。
自觉症状:自觉瘙痒或有轻度疼痛,一般无全身症状。
3.诊断:
医生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做出诊断。
必要时可进行血常规检查,以了解感染情况。
4.治疗:
局部治疗:以杀菌、消炎、干燥为原则,可外用2.5%碘酊、5%氯化氨汞、10%鱼石脂软膏、百多邦软膏等。
系统治疗:可根据病情选择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等。
5.预防:
注意皮肤清洁,避免搔抓、摩擦等刺激。
保持皮肤干燥,勤换衣物。
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妆品和护肤品。
积极治疗糖尿病、贫血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