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方法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多见于1-7岁儿童,好发于腭咽弓、舌根、软腭、悬雍垂等部位。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伴有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至发生高热惊厥。对于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性食物,多喝水,补充维生素等。

2.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干扰素等,可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

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可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

口腔局部用药:如口腔溃疡散、西瓜霜等,可缓解口腔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3.对症治疗:如出现高热惊厥,可给予镇静、止惊等治疗;如出现呼吸困难,可给予吸氧、机械通气等治疗。

4.中医治疗:如中药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等,可缓解症状,缩短病程。

需要注意的是,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传染性,患儿应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