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格检查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由于口腔疼痛,患儿可表现为拒食、流涎、烦躁不安等。少数患儿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对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性食物。
2.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干扰素等,可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
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可缓解发热、咽痛等症状。
中药:如双黄连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3.对症治疗:如患儿出现高热惊厥,可给予止惊治疗;如出现脱水,可给予补液治疗。
4.并发症治疗:如并发脑炎,可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糖皮质激素抗炎、抗病毒药物等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治疗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