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格检查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病程一般为4~6日,偶有延至2周者。对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性食物。
2.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干扰素等,可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
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可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
中药:如双黄连、蒲地蓝口服液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3.对症治疗:
口腔局部治疗:可使用康复新液、西瓜霜等喷剂,促进溃疡愈合。
支持治疗:如补充维生素、电解质等,维持患儿的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
4.并发症治疗:
高热:可使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法,如温水擦浴、口服退烧药等。
抽搐:应及时给予止痉药物,如地西泮、苯巴比妥等。
心肌炎、脑炎等: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隔离患儿,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