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骨髓炎是化脓菌引起的骨组织炎症,可按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有血源性、外伤性、骨骼附近软组织感染扩散等引发途径。以下是对其的详细介绍:
一、分类
1.急性骨髓炎:以骨质破坏为主。
2.慢性骨髓炎:以死骨形成和新生骨形成为主。
二、感染途径
1.血源性:病菌自远处病灶经血行感染于骨,好发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形成脓肿,经骨皮质扩散形成骨膜下脓肿,又经哈弗氏管进入髓腔,阻断血运,形成死骨。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有乙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
(1)感染病灶可为扁桃腺炎、中耳炎、疖、痈等。
2.外伤性:直接感染,由火器伤或其他外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且未及时彻底清创而发生感染,或骨与关节手术时无菌操作不严引发化脓性感染。
三、症状表现
早期表现为高烧、骨痛及压痛;晚期为患区炎性反应、肿胀及脓肿形成。
四、诊断方法
核素检查在发病24小时即可见到病区药物浓聚,X射线片在发病10日后才能见到病灶,4周才能确定死骨。白血球增高、血沉加快、血培养、局部穿刺取脓培养有助于确诊。
五、治疗方法
早期包括休息、制动、输血、输液、增加营养及大剂量有效的抗生素,一般可控制感染;晚期应切开引流、钻孔减压及行死骨清除术。
总结概括:化脓性骨髓炎是严重的骨组织炎症,需了解其分类、感染途径、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等,以便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