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染性疾病相关肿块
1.淋巴结炎
-病因与机制:多由头颈部的细菌感染蔓延至颈部淋巴结引起,如口腔、咽喉部的感染。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例如,牙龈炎可导致下颌角附近颈部淋巴结发炎肿大。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更易发生,生活中不注意口腔卫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表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伴有疼痛、压痛,皮肤表面可能发红、发热,严重时可形成脓肿,出现波动感。
2.结核性淋巴结炎
-病因与机制: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颈部淋巴结所致,多有肺结核等结核病史。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患病,比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年龄上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生活方式方面,居住环境拥挤、营养不良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表现:颈部多个淋巴结肿大,初期淋巴结较硬、无痛,可相互粘连,后期可形成冷脓肿,皮肤破溃后流出稀薄脓液,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
二、肿瘤性疾病相关肿块
1.恶性淋巴瘤
-病因与机制: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如EB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各年龄均可发病,青少年及中老年相对多见,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表现:颈部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还可能累及其他器官,如肝脾肿大等。
2.转移性肿瘤
-病因与机制: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原发肿瘤常见于甲状腺、肺、乳腺、头颈部等部位。有相应原发肿瘤病史的人群易发生,比如有甲状腺癌病史者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接触致癌物质等可能影响原发肿瘤的发生进而增加转移风险。
-表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质地硬,活动度差,多为单个或多个融合,一般无压痛,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增大、增多。
三、其他疾病相关肿块
1.甲状腺疾病相关
-病因与机制:如甲状腺结节,病因包括遗传、碘摄入异常、放射性接触等。各年龄段均可出现,女性相对更易患甲状腺相关疾病,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精神压力大等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
-表现:若甲状腺结节较大或发生囊性变等,可能在颈部触及肿块,可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应表现,如甲亢时出现多汗、心悸等,甲减时出现畏寒、乏力等。
2.先天性疾病
-病因与机制:如甲状舌管囊肿,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甲状舌管退化不全所致,多见于儿童。
-表现:颈部中线部位可触及肿块,可随吞咽上下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