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肿块是什么疾病引起的呢飞华健康问答

一、炎症性颈部肿块

(一)急慢性淋巴结炎

成因:多由头颈部的炎症病灶蔓延所致,如口腔、咽部的细菌感染等。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因上呼吸道感染等引发颈部淋巴结炎。例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常见细菌感染可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急性期可能有红、肿、热、痛表现,慢性期淋巴结可质地稍硬、活动度可。

年龄性别因素:儿童相对成人更易患急慢性淋巴结炎,男女患病无明显差异,但儿童因自身免疫特点,感染后淋巴结反应可能更明显。生活方式上,儿童若不注意口腔卫生、易患感冒等,增加了患病风险;成人若长期处于劳累、免疫力低下状态,也易因局部炎症诱发淋巴结炎。

(二)结核性淋巴结炎

成因: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多继发于肺结核等结核病灶。颈部淋巴结可单个或多个肿大,初期质地较硬、无痛,后期可融合成团,与皮肤粘连,甚至破溃形成窦道。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和青少年相对多见,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异。有结核病史或密切接触结核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生活方式上,免疫力较低者更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引发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

二、肿瘤性颈部肿块

(一)原发性肿瘤

甲状腺肿瘤:

-成因:甲状腺腺瘤多为良性,可能与甲状腺组织异常增生有关;甲状腺癌则与辐射暴露、遗传因素、碘摄入异常等有关。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等,甲状腺肿块可随吞咽上下移动,良性肿瘤一般边界清楚、活动度好,恶性肿瘤可能边界不清、质地硬、活动度差,晚期可能伴有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

-年龄性别因素:甲状腺腺瘤多见于40岁以下女性,甲状腺癌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儿童时期接受过颈部辐射的人群甲状腺癌发病风险显著增加,生活方式中,长期高压力、不良情绪等可能影响甲状腺健康。

恶性淋巴瘤:

-成因: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是常见发病部位,表现为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其发病与感染(如EB病毒等)、免疫功能缺陷、遗传等因素有关。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均可发病,青少年相对高发,男性略多于女性。免疫力低下人群、有淋巴瘤家族史者患病风险高,生活方式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增加发病几率。

颈部软组织肿瘤:

-成因:包括纤维肉瘤、脂肪肉瘤等,多为局部肿块,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边界清楚;恶性肿瘤生长较快,可侵犯周围组织,引起相应症状。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生活方式与肿瘤发生关系相对不直接,但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二)转移性肿瘤

成因: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原发灶常见于鼻咽癌、肺癌、乳腺癌、食管癌等。例如鼻咽癌转移至颈部淋巴结时,多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逐渐增大。

年龄性别因素:不同原发肿瘤有其好发年龄和性别特点,如乳腺癌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肺癌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等,生活方式中,有相应原发肿瘤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长期吸烟是肺癌高危因素,长期饮酒、高脂肪饮食可能与乳腺癌等相关)更易发生转移性颈部肿块。

三、先天性颈部肿块

(一)甲状舌管囊肿

成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甲状舌管退化不全形成的先天性囊肿,可发生于颈前正中线上,自舌盲孔至胸骨切迹间的任何部位,囊肿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年龄性别因素: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胚胎发育异常是根本原因,生活方式对其无直接影响,主要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所致。

(二)鳃裂囊肿

成因:由胚胎时期鳃裂残余组织形成,常位于颈侧部,多见于颈上部,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部位,囊肿生长缓慢,继发感染时可疼痛、红肿。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青少年多见,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异,胚胎发育异常是关键因素,生活方式不直接影响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