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迟发性运动障碍主要由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不自主运动,表现为刻板和重复的机械性动作,发生率高。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突触后的多巴胺受体长期被药物阻滞有关。常见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药物包括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叮醇、利培酮、氯丙嗪等,以及胃复安、度洛西汀、西比灵等其他药物。临床表现通常为舞蹈样的手足徐动症,面部和远端肢体较为明显。治疗上需及时停用原抗精神病药物,换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喹硫平,也可使用氯硝安定、心得安等药物对症处理。

一、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特点

1.是一种不自主运动。

2.动作具有刻板性和重复性。

3.机械性动作。

4.发生率相当高。

二、发病机制

主要是突触后的多巴胺受体长期被药物阻滞。

三、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药物

1.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叮醇、利培酮、氯丙嗪等。

2.其他药物,如胃复安、度洛西汀、西比灵等。

四、临床表现

一般为舞蹈样的手足徐动症,且面部以及远端肢体更明显。

五、治疗方法

1.及时停用原来的抗精神病药物。

2.换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喹硫平。

3.使用氯硝安定、心得安等药物对症处理。

总结:迟发性运动障碍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紧密相关,了解其特点、发病机制、相关药物、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和处理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