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性运动障碍是怎么回事

迟发性运动障碍是一种锥体外系反应,也叫迟发性多动症,是长期(通常1年以上)大量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后导致的不自主、刻板的运动障碍,多发生于老年女性。

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导致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功能不足,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亢进。此外,个体易感性、药物种类、剂量、用药时间、代谢以及其他因素(如感染、外伤、精神紧张等)也可能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有关。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舌、唇、咀嚼、颊肌、下颌、喉、颈部等部位,出现不自主、有节律的刻板运动,如咀嚼、吸吮、舔舌、鼓腮、伸缩等,也可出现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症或扭转痉挛等。

对于迟发性运动障碍,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预防,包括:

1.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2.对于已经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患者,应减少或停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换用其他药物。

3.给予对症治疗,如使用抗胆碱能药物(苯海索)缓解锥体外系反应。

4.进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焦虑、抑郁情绪。

5.加强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总之,迟发性运动障碍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需要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在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剂量和疗程,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已经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以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