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眼结膜下出血

眼睛出血通常指眼内出血,主要有结膜下出血和眼底出血这两类。

一、结膜下出血:这是结膜下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其原因包含生理性和病理性的。

1.生理因素:像劳累熬夜、过度揉眼、饮酒等情况,容易引发结膜下小血管破裂,从而出现结膜下出血现象。这种状况无需治疗,只要注意合理安排作息,避免因长期熬夜导致眼疲劳以及过度揉眼。结膜出血一般会在1至2周内被吸收。

2.病理因素:如果结膜下毛细血管出血较为频繁,不排除是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可进行凝血功能检查。老年人中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人群等,也容易发生结膜下出血,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此外,眼表的一些炎症,如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炎、倒睫、眼球钝挫伤等,严重时也可能见到结膜下出血,要依据病因,按照医嘱进行对因对症治疗。

二、眼底出血:眼底出血是许多眼底血管性病变的共同表现,通常涵盖脉络膜或视网膜出血。比如眼底视网膜血管发生阻塞,阻塞后血液回流受阻,血管破裂从而造成出血;一些眼部炎症反应,如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也会导致血管壁渗漏出血;另外,高度近视、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也都有可能引发眼底出血。可以通过眼底检查来明确基本的出血情况,针对不同病因可采用物理、药物、手术等多种治疗方式,基本上都能得到缓解或治愈。

建议患者先前往医院眼科就诊,查明出血原因,进行对症治疗。切不可擅自用药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总结提示:眼睛出血分为结膜下出血和眼底出血,分别阐述了其原因、表现及治疗方法等,强调要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不可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