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轻微骨折的界定与常见类型
轻微骨折指骨折端移位不显著、骨折线相对稳定的骨折,常见于四肢小骨(如手指末节)或骨干裂纹骨折等,如手指轻度撕脱骨折、肋骨轻度裂纹骨折等。
二、需打石膏的情形
1.四肢长骨轻微骨折:若为四肢长骨(如小腿)的轻微骨折,即便移位不明显,打石膏可固定骨折部位,限制不必要活动,维持骨折端对位对线,利于骨折愈合,例如小腿轻度螺旋骨折通过石膏固定可避免移位加重。
2.儿童轻微骨折:儿童骨骼具可塑性,但为防后期畸形等,多数轻微骨折需打石膏固定。因儿童骨折后活动易致微小移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石膏固定能提供稳定环境保障骨折部位稳定。
三、可不打石膏的情形
1.特殊部位轻微骨折:部分肋骨轻度裂纹骨折,因胸廓有保护作用,骨折端相对稳定,可通过胸带简单固定或休息制动,无需严格石膏固定;手指末节轻微骨折,若不影响基本功能活动,可根据情况选择不打石膏,但需密切观察骨折恢复情况。
四、打石膏的作用
打石膏能提供稳定固定环境,减少骨折部位应力,促进骨折断端纤维连接及骨痂生长,同时限制受伤部位异常活动以缓解疼痛。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皮肤娇嫩,打石膏时需关注松紧度,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无固定效果,需定期复查调整石膏。
老年人:多伴骨质疏松,打石膏后需加强营养、适当补充钙剂,且要预防长期固定引发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女性:若有美甲,打石膏前需去除,避免影响石膏贴合度与固定效果。
糖尿病患者:打石膏后要保持石膏部位皮肤清洁,因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差,以防皮肤破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