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守治疗
对于压缩程度较轻(椎体高度压缩小于1/3)且无神经症状的t12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首先需严格卧床休息,一般建议卧硬板床6~8周,在此期间避免过早下床活动,防止骨折进一步移位。同时可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双肘、双足及头部着地,将臀部抬起)、小飞燕(患者俯卧,头、颈、双上肢及双下肢同时抬起,仅腹部着床)等,以增强脊柱稳定性。此外,可使用支具外固定,维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促进骨折修复。对于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导致的t12椎体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期间需注意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可适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以改善骨代谢。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当椎体压缩程度严重(超过1/3)、伴有神经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二便失禁等)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常用的手术方式为椎体成形术,通过向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等材料,恢复椎体高度与稳定性,缓解疼痛。该手术创伤较小,恢复相对较快,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对于存在严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的患者需谨慎选择。对于儿童患者发生的t12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需更谨慎,优先考虑恢复脊柱正常解剖结构,同时充分评估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女性患者若因骨质疏松引发骨折,手术前后需兼顾骨质疏松的防治,调整相关激素水平及骨代谢指标;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手术或保守治疗前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控制情况,确保治疗安全,避免基础疾病加重影响骨折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