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轻微骨折通常建议打石膏固定
轻微骨折后打石膏是常见的治疗手段,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固定骨折部位,限制受伤肢体的不当活动,为骨折断端提供稳定的环境,促进骨折愈合。例如,研究表明,骨折部位得到有效固定后,骨折端的微动减少,有利于骨痂形成,能加快骨折愈合进程。
二、打石膏的具体作用及原理
石膏固定可保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防止骨折断端发生移位。骨折发生后,断端可能存在错位倾向,石膏固定能约束肢体活动,使骨折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位置,避免因肌肉收缩、关节活动等导致骨折移位加重,进而影响骨折愈合质量。同时,石膏固定能限制受伤肢体的不必要活动,让骨折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减少局部受力,为骨折修复创造良好条件。
三、不同人群打石膏的注意事项
1.儿童轻微骨折:儿童骨骼具有较强可塑性,但打石膏时需格外留意石膏松紧度。过紧的石膏可能压迫儿童娇嫩的皮肤及血管,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无法有效固定骨折部位。因此,要定期检查儿童石膏情况,确保松紧适宜,同时观察儿童肢体末端的血运、感觉等情况,如发现肢体苍白、麻木等异常需及时调整石膏。
2.老年人轻微骨折:老年人皮肤敏感度降低,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打石膏后要密切关注皮肤状况,防止长时间受压出现压疮。此外,老年人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弱,打石膏期间需加强营养支持,保证钙质等营养物质摄入,以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进展。
3.特殊部位轻微骨折:若为手部轻微骨折打石膏,要注意保证手指能有适当的活动空间,防止因石膏固定过严导致手指关节僵硬。需在保证骨折固定稳定的前提下,让手指可进行轻度屈伸等活动,维持关节灵活性;若为足部轻微骨折打石膏,要注意石膏对足部受力的影响,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防止骨折部位受力不当影响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