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场急救
老人发生骨折时,首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防止二次损伤。若骨折处有明显畸形,切勿随意矫正,可使用木板、硬纸板等对骨折部位进行临时固定,固定范围需涵盖骨折部位上下关节,且固定松紧应适宜。
二、尽快就医
及时将老人转运至正规医疗机构,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的具体部位、类型等情况,医生会依据检查结果制定后续针对性治疗方案。
三、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对于部分稳定性骨折等情形,可采用石膏固定、支具固定等手段,使骨折部位保持相对稳定,以促进愈合。
2.手术治疗:若骨折移位明显等状况,可能需进行手术治疗,借助内固定等手术方式恢复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
四、康复护理
1.饮食调理:保证老人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等,同时补充维生素D以助力钙吸收,还可适当摄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等,为骨折修复提供营养支撑。
2.康复训练:在医生指导下开展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早期可进行肌肉收缩等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后期依据骨折愈合状况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等训练,但需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人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治疗骨折期间需密切监测基础病指标,将血压、血糖等控制在平稳范围。此外,老人皮肤感觉相对较差,要留意避免长期受压引发压疮,定期为老人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康复训练应根据老人身体状况适度调整,防止因训练不当导致新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