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热是什么疾病
回归热是由回归热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周期性高热伴全身疼痛、肝脾肿大和出血倾向,重症可有黄疸。
一、病因与病原体
回归热的病原体主要有两种,即回归热螺旋体包柔氏螺旋体,通过体虱或软蜱传播。体虱传播者为流行性回归热,软蜱传播者为地方性回归热。
二、临床表现
1.潜伏期:流行性回归热潜伏期约5-9天,地方性回归热潜伏期约1-2周。
2.发热期:突然发病,体温迅速上升至39-40℃以上,呈稽留热或弛张热。伴有头痛、肌肉关节痛、全身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有眼结膜充血、肝脾肿大。高热持续1-2周后,体温骤降,伴有大汗。
3.间歇期:体温下降后可维持数天至数周的正常体温,之后又突然复发,体温再次升高,发热期与间歇期交替出现,一般发作3-5次,多者可达10余次。
三、诊断方法
1.流行病学史:有体虱接触史或疫区居住史等。
2.临床表现:周期性高热、全身症状等。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病原学检查:发热期取外周血涂片染色镜检,可发现回归热螺旋体。
四、治疗
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等,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感染回归热时病情可能较为严重,需密切观察体温、精神状态等,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使用抗生素时需谨慎评估,优先考虑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且要注意药物剂量的计算,遵循儿科安全用药原则。
2.孕妇:孕妇感染回归热可能影响胎儿健康,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3.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回归热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可能增加,如心脑血管并发症等,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