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体产热与散热失衡
感冒时,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身体会启动产热机制,比如肌肉会不自主震颤来增加产热,但此时散热可能相对减少,就会出现发冷但不发烧的情况。这是因为病原体入侵后,体内的炎症介质等会干扰体温调节中枢的正常功能,导致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被打破。例如,有研究表明,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影响体温调节相关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使得机体在早期可能先表现为发冷,而体温尚未明显升高。
二、体温上升前期表现
当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温调节中枢会将体温调定点调高,在调定点上升的过程中,身体会先感觉到发冷,这是因为此时机体要通过肌肉收缩等方式来提高体温以达到新的调定点。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来说,表现可能略有不同。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在感冒发冷但不发烧时,更需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加重病情;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因为其可能更容易出现体温波动较大的情况。从生活方式角度看,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人群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在感冒时出现发冷但不发烧的情况,所以这类人群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和适度运动来增强免疫力。
三、机体应激反应体现
感冒发冷但不发烧也是机体的一种应激反应,是身体在试图通过自身调节来对抗病原体。此时,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都在为应对感染而进行调整。比如,呼吸系统会开始启动防御机制,呼吸道黏膜会分泌更多黏液等,但体温可能还没有明显升高。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感冒发冷时要特别注意,因为身体的应激状态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密切观察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如果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