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属于什么

肾小球肾炎属于肾脏疾病。它是由多种不同病因与发病机制引起的一组肾小球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双侧肾小球受累。根据发病急缓及病情进展等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类型。

急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常因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常见为A组12型等)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所致,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也可引起,但相对少见。

临床表现: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较急,常在前驱感染后1-3周发病,表现为血尿(可呈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水肿(多为晨起眼睑水肿等)、高血压,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肾功能不全。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也可继发于其他系统性疾病,如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介导)、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等。

临床表现:病情进展迅速,患者短期内出现少尿或无尿、进行性肾功能恶化并发展至肾衰竭,伴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

慢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由多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也有少数由急性肾小球肾炎迁延不愈超过1年发展而来。

临床表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病情时轻时重、迁延不愈,逐渐进展为慢性肾衰竭。

对于儿童患者,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可能与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感染等因素影响有关,在感染后要密切观察尿液等变化;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肾功能有一定减退,肾小球肾炎的病情变化可能更需谨慎监测,且要注意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在生活方式方面,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患者,都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感染,饮食上要注意低盐、优质低蛋白等,以减轻肾脏负担。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如不明原因的水肿、血尿等,应及时就医进行尿液检查、肾功能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