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T平扫
1.定义
-CT平扫是指不用对比剂增强或造影的CT扫描。它是CT检查中最基本的检查方法,是按照常规的CT扫描程序对人体某一部位进行的横断面扫描,不额外使用造影剂等特殊物质。
2.成像原理
-利用X射线对人体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DC)转为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处理。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系数不同,从而在图像上形成不同灰度的影像,以反映人体组织结构的形态等信息。
3.适用情况
-对于一些常规的初步筛查,如颅脑外伤时,可快速了解颅骨是否骨折、颅内是否有出血等情况;肺部疾病中,可初步观察肺部是否有明显的占位、炎症等大致病变;骨骼系统的初步检查,如骨折的初步判断等。一般对于病变显示相对局限,不需要通过对比剂来进一步清晰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关系的情况,可先进行CT平扫。
4.优点
-检查速度相对较快,费用相对较低。对于一些急诊情况,能够迅速获取图像,帮助医生及时做出初步诊断。例如在急诊室,患者因突发头痛怀疑颅内病变时,可快速进行CT平扫,了解是否有脑出血等紧急情况。
5.局限性
-对于一些病变,尤其是等密度病变(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密度相近),可能显示不清。比如某些小的等密度的脑梗死灶在早期CT平扫时可能难以发现;对于一些需要明确病变血供情况、与周围血管关系等的病变,仅靠平扫可能无法满足诊断需求。
二、CT增强扫描
1.定义
-CT增强扫描是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再进行的扫描。对比剂进入人体血管后,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使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密度差增大,从而更清晰地显示病变。
2.成像原理
-注入对比剂后,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血流动力学不同,对比剂在病变组织内的分布与正常组织存在差异。在动脉期、静脉期等不同时相进行扫描,利用计算机软件对不同时相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能够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血供情况等。例如,对于肝脏肿瘤,通过增强扫描可以观察肿瘤的强化特点,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等。
3.适用情况
-当平扫发现病变,但病变的性质不明确时,需要进行增强扫描。如发现肺部结节,平扫不能确定其是良性的炎性结节还是恶性的肿瘤结节时,增强扫描可以通过观察结节的强化方式来帮助诊断;对于腹部的占位性病变,如肝脏、胰腺等部位的肿瘤,增强扫描有助于明确肿瘤的血供情况、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从而更准确地进行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
4.优点
-能够显著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对于一些平扫难以发现的等密度病变,通过增强扫描可以清晰显示。例如,在肝脏转移瘤的诊断中,增强扫描可以更好地发现小的转移病灶;对于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等,增强扫描可以明确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
5.局限性
-可能会引起对比剂相关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等。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对比剂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对比剂肾病等。此外,检查费用相对平扫较高,扫描时间相对较长。在儿童中,由于儿童的肾功能等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使用对比剂需要更加谨慎评估风险收益比。
三、两者区别总结
1.对比剂使用
-CT平扫不使用对比剂,CT增强扫描使用对比剂(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等)。
2.图像差异
-CT平扫图像主要反映人体组织的自然密度差异;CT增强扫描图像由于对比剂的作用,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密度差增大,病变显示更清晰,尤其是对于一些平扫难以发现的病变。
3.临床应用侧重点
-CT平扫多用于初步筛查、急诊快速评估等;CT增强扫描多用于病变性质的进一步明确,如判断病变的血供、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以辅助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如儿童,由于其生理特点,CT平扫可能作为初步检查手段,而CT增强扫描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评估对比剂使用的风险,因为儿童的肾功能相对较弱,对比剂可能对其肾功能产生影响;对于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心肾功能等方面的基础疾病,使用对比剂时也需要更谨慎评估,如先评估肾功能等情况,再决定是否进行CT增强扫描以及选择合适的对比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