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唾液的分泌部位
唾液主要由三对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众多小唾液腺共同分泌。其中,腮腺位于耳垂下方,分泌较稀薄的唾液;下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围成的三角内,分泌的唾液相对黏稠;舌下腺位于口腔底舌下襞深面,分泌较稀薄的唾液;小唾液腺分布于口腔黏膜内,如唇腺、颊腺等,也参与唾液分泌。
二、唾液的作用
(一)消化作用
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可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将其转化为麦芽糖,帮助食物在口腔内进行初步消化,减轻胃肠消化负担。例如,咀嚼馒头时,因唾液淀粉酶作用,可逐渐感觉到甜味,即淀粉开始被分解。
(二)润滑作用
唾液能润滑口腔黏膜和食物,使口腔保持湿润状态,利于吞咽动作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助于言语功能的正常发挥,避免因口腔干燥导致说话不流畅。
(三)保护作用
1.清洁口腔:唾液可不断冲洗口腔,将食物残渣、细菌等冲出口腔,维持口腔清洁环境。2.抗菌防御:唾液中含有溶菌酶等抗菌物质,能抑制口腔内细菌生长繁殖,降低口腔感染风险。例如,溶菌酶可破坏细菌细胞壁,起到杀菌作用。
(四)味觉作用
唾液能溶解食物中的化学物质,使食物与味蕾充分接触,从而让人体感知到食物的味道,完成味觉感知过程。
三、不同人群唾液特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唾液腺处于发育阶段,唾液分泌量相对较少且成分可能与成人有差异。例如,幼儿期唾液淀粉酶活性相对较低,对淀粉的消化能力较弱,需注意合理添加辅食,避免食物过干影响吞咽。同时,儿童口腔自洁能力较弱,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预防龋齿等口腔问题。
(二)老年人
老年人唾液腺功能逐渐衰退,唾液分泌量减少、黏稠度改变。这可能导致口腔干燥,增加口腔黏膜损伤、龋齿及口腔感染的风险。老年人应注意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可适当多饮水或食用含水分丰富的食物,以维持唾液正常分泌及口腔健康。若出现明显口干等异常,需排查是否存在疾病因素(如干燥综合征等)。
(三)特殊病史人群
患有干燥综合征等疾病的人群,唾液腺功能受损,唾液分泌显著减少,会出现严重口干、口腔黏膜干燥等症状,影响咀嚼、吞咽及味觉功能。此类人群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及口腔护理,以缓解不适症状,预防口腔相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