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药的作用

一、抗炎作用

激素药具有显著的抗炎功效,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多途径抑制炎症反应。例如,可抑制磷脂酶A₂的活性,减少花生四烯酸的释放,进而降低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炎症介质的生成;还能稳定溶酶体膜,阻止溶酶体内水解酶的释放,减轻对组织的损伤。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多项研究显示其能有效缓解关节的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

二、免疫抑制作用

激素药可对免疫系统产生抑制效应,能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及功能,减少细胞因子的产生。在器官移植领域,常用于预防移植排斥反应,通过抑制机体对移植器官的免疫攻击来提高移植成功率;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调节异常活跃的免疫系统,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从而控制病情进展,相关临床研究证实其在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应答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三、抗休克作用

在感染性休克等情况中,激素药可发挥抗休克功效。其机制包括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膜,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改善微循环;还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等。临床实践中,激素药被广泛应用于休克的抢救治疗,帮助患者恢复有效循环和组织灌注,在多种休克类型的救治中起到重要支持作用。

四、代谢调节作用

激素药对机体代谢有广泛影响。在糖代谢方面,可促进糖原异生,减少葡萄糖的利用,从而升高血糖水平;在蛋白质代谢上,能促进蛋白质分解并抑制其合成,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负氮平衡;在脂肪代谢中,可促进脂肪分解和重新分布等。在内分泌疾病的替代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需要激素替代治疗来维持正常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平衡。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使用激素药需谨慎,因为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如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身高增长受抑等。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仅在必要时使用,并密切监测身高、骨龄等生长指标,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

孕妇:孕妇使用激素药需权衡利弊,避免不必要的使用。部分激素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如某些糖皮质激素可能增加胎儿畸形等风险,因此需在医生充分评估后谨慎决策。

老年人:老年人使用激素药易发生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应关注骨密度变化,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同时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如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等,用药过程中需加强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