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可能病因及对应初步应对
每次刷牙出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有牙周炎、牙龈炎等口腔局部因素,也可能与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因素有关。
口腔局部因素: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牙菌斑不断堆积,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易出血。此时应更加注意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采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刷牙,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同时,建议及时前往口腔科进行牙周治疗,如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
-牙龈炎:主要是牙龈组织的炎症,通常是由于口腔卫生不良,牙垢和牙石堆积刺激牙龈所致。除了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外,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氯己定等成分的漱口水,帮助抑制口腔细菌,减轻牙龈炎症。
全身因素:
-血液系统疾病: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如果怀疑是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刷牙出血,需要进一步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比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会明显降低,凝血功能可能也会出现异常。此类情况需要及时到血液科就诊,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及注意要点
儿童:儿童刷牙出血多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可能是没有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或者刷牙力度过大。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监督儿童正确刷牙。如果儿童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皮肤瘀点等,需警惕血液系统疾病,应及时就医检查。
孕妇:孕期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容易出现牙龈炎症,导致刷牙出血。孕妇要更加注意口腔卫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口腔清洁护理。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增强身体抵抗力。如果出血情况严重,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在医生评估下进行合适的处理。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存在口腔内牙齿松动、龋齿等问题,也可能合并有全身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可能会加重牙龈出血的情况;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好,容易发生口腔感染,导致牙龈出血。老年人要积极控制全身疾病,保持口腔清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治疗。
三、就医建议及进一步检查
如果刷牙出血情况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牙齿松动、口腔异味、体重下降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口腔局部检查,查看牙龈、牙周等情况,还可能会建议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全身检查,以明确病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例如,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了解血小板数量、白细胞等情况,凝血功能检查可以判断凝血机制是否正常,从而排查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