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
牙龈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牙周炎,主要是由于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长期存在,导致牙龈发炎,牙龈组织变得脆弱,刷牙时受到机械刺激就会出血。另外,牙龈炎也较为常见,是牙龈组织的炎症,同样会因炎症导致牙龈出血;还有可能是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这类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从而引起牙龈出血;内分泌紊乱,像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出现刷牙时牙龈出血的情况;药物因素,某些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的人,也可能发生牙龈出血。
二、采取的应对措施
改善口腔卫生状况
-正确刷牙: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mm,每次只刷2-3颗牙齿,然后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齿,重复以上动作,确保每颗牙齿的各个面都能清洁到,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掌握正确刷牙方法,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使用儿童专用软毛牙刷,并且要监督刷牙过程,保证刷牙效果。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每天使用牙线清理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对于牙缝较大的情况,可以使用牙缝刷进行清洁。对于儿童,家长可以在儿童稍大一些后,逐步教其使用牙线,或者帮助使用牙缝刷清理牙缝。
就医检查与治疗
-牙周治疗:如果是牙周炎或牙龈炎引起的牙龈出血,需要进行牙周治疗,包括洗牙(龈上洁治),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牙菌斑;如果牙结石较深,还需要进行龈下刮治,彻底清除位于牙周袋内的牙结石和菌斑。对于妊娠期女性出现的牙龈出血,在怀孕前3个月和后3个月一般不进行大规模牙周治疗,可在怀孕4-6个月相对稳定期进行简单的洁治等处理,但要注意操作轻柔。
-血液系统等疾病排查:如果牙龈出血频繁且经口腔局部处理后无明显改善,需要进行血液系统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对于儿童出现牙龈出血,也要重视血液系统疾病的排查,因为儿童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也可能表现为牙龈出血。如果是内分泌紊乱引起的牙龈出血,需要针对内分泌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处理。对于因药物引起牙龈出血的情况,需要与医生沟通,看是否可以调整药物。
三、日常注意事项
饮食方面: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猕猴桃、西兰花、青椒等,维生素C可以增强牙龈的韧性和抵抗力,有助于改善牙龈出血状况。对于儿童,要保证其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同时,要避免食用过于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牙龈炎症。
定期口腔检查: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进行处理。儿童也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以便早期发现龋齿、牙龈炎等问题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