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筛的定义及目的
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简称唐筛)是通过检测孕妇血清中某些生化指标,并结合孕妇的年龄、体重、孕周等因素,评估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及开放性神经管缺陷(ONTD)的风险的产前筛查方法,目的是早期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以便后续采取进一步诊断措施。
二、主要检测指标及意义
1.甲胎蛋白(AFP):正常妊娠时,AFP由胎儿肝脏和卵黄囊合成,可反映胎儿肝脏功能及神经管发育情况。若AFP水平异常,可能提示胎儿存在神经管缺陷或染色体异常风险。
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由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其血清浓度变化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相关。hCG水平异常升高可能与21-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疾病相关。
3.游离雌三醇(uE3):由胎儿-胎盘单位合成,可反映胎盘功能及胎儿染色体情况。uE3水平降低可能与胎儿染色体异常有关。
三、结合因素及风险评估
唐筛需综合孕妇的年龄(年龄越大,胎儿患染色体异常的风险相对越高)、体重、孕周等因素进行风险计算。通过公式将上述生化指标浓度与孕妇个体因素相结合,得出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及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风险值。若风险值高于截断值,则提示胎儿患相应疾病的风险较高,需进一步行羊水穿刺或无创DNA检测明确诊断。
四、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1.适用人群:所有希望了解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的孕妇,一般建议妊娠15~20周进行唐筛检查。
2.注意事项:
-检查前无需空腹,但需准确提供孕周、年龄、体重等信息,以保证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唐筛结果为风险评估值,并非确诊结果,若结果异常,孕妇需进一步通过羊水穿刺等有创检查确诊,羊水穿刺一般在妊娠16~22周进行,可直接获取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明确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
-高龄孕妇(年龄≥35岁)、有染色体异常胎儿生育史等高危人群,可能更倾向于直接选择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因唐筛对这类人群的检出率可能相对较低。
五、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高龄孕妇(年龄≥35岁),唐筛的检出率相对较低,建议优先考虑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无创DNA检测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分析胎儿游离DNA,对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综合征的检出率较高;羊水穿刺则是诊断染色体异常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存在一定流产风险(约0.5%~1%),需充分权衡利弊后选择。同时,孕妇在整个唐筛及后续诊断过程中应保持良好心态,遵循医生建议进行相关检查及后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