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的原因
(一)食管异物
年龄与生活方式因素:儿童常因玩耍时误将小物件如硬币、小玩具等放入口中,不慎咽下导致食管异物;成年人则可能因进食时匆忙、注意力不集中,或食用带骨、带壳食物时未充分咀嚼而误吞异物,如鱼刺、鸡骨等。病史方面,有食管狭窄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易发生异物卡顿。
表现:主要症状为咽东西时食道有异物感,还可能伴有吞咽疼痛、吞咽困难等,若异物较大或卡顿位置特殊,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
(二)食管炎
年龄与生活方式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吸烟、饮酒、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常见诱因。对于儿童,可能与感染、食物刺激等有关;成年人中,胃食管反流是导致食管炎的常见原因,这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胃酸反流等有关。
表现:除咽东西食道有异物感外,还可能有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症状可能在进食后加重。
(三)食管肿瘤
年龄因素:食管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发生恶变的几率增加。
表现:早期可能仅有咽东西食道异物感,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消瘦、乏力等症状,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时还可能出现相应的伴随症状,如声音嘶哑等。
(四)精神心理因素
年龄与生活方式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影响食管的正常蠕动和感觉,从而出现咽东西食道异物感。长期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人群更易出现此类精神心理相关的症状。
表现:主要以咽东西食道异物感为主,可伴有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等精神心理方面的表现,一般无器质性病变的客观证据。
二、相关检查
(一)内镜检查
作用:可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情况,明确是否有异物、炎症、肿瘤等病变。对于怀疑食管异物的患者,内镜不仅能明确诊断,还可在必要时取出异物;对于食管炎和食管肿瘤患者,能直接观察病变的部位、形态等,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性质。
适用人群:所有出现咽东西食道异物感且原因不明的患者,无绝对禁忌证,但对于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精神异常不能配合等情况需谨慎评估。
(二)X线钡餐检查
作用:通过口服钡剂,观察食管的蠕动情况、黏膜形态等,对于食管异物、食管肿瘤等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可发现较小的充盈缺损等异常情况。
适用人群:一般情况较好,能配合检查的患者,对于儿童或不适合内镜检查的患者可作为补充检查。
(三)食管24小时pH监测
作用:主要用于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的食管炎,通过监测食管内pH值的变化,了解胃酸反流的情况,明确症状与胃酸反流的关系。
适用人群:怀疑有胃食管反流病且伴有咽东西食道异物感等症状的患者。
三、应对措施
(一)食管异物
儿童: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医生会根据异物的位置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出异物,如内镜下取异物等,同时要加强对儿童的监管,避免再次发生误吞异物的情况。
成年人:若明确是食管异物,需尽快到医院就诊,由医生通过内镜等方法取出异物,对于较大或卡顿较深的异物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取出。
(二)食管炎
一般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餐后立即平卧等。对于胃食管反流引起的食管炎,可将床头抬高15-20cm等。儿童患者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食用对食管有刺激的食物。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使用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具体药物需根据患者情况由医生选择,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药物。
(三)食管肿瘤
早期发现与治疗:对于中老年人,出现咽东西食道异物感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食管肿瘤,及时进行内镜等检查,早期食管肿瘤可通过内镜下治疗等方法取得较好的疗效。
综合治疗:中晚期食管肿瘤多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肿瘤的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综合制定。
(四)精神心理因素
心理调节:对于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咽东西食道异物感,要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压力,可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如深呼吸、瑜伽等)等方法改善情绪。对于儿童,家长要营造轻松的生活环境;成年人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
药物辅助: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调节精神心理的药物,但儿童一般不首选药物治疗精神心理相关的此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