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原因及应对措施
(一)生理因素
1.饥饿或过饱
-对于婴幼儿,若夜间饥饿会因不适而不睡觉。婴儿胃容量小,按需喂养很重要。一般0-3个月婴儿可能2-3小时需喂奶一次,3-6个月婴儿可3-4小时喂一次。而过饱也会导致肠胃不适,影响睡眠,要注意喂养量适中,喂奶后可轻拍宝宝背部帮助排气。
-较大宝宝可能因晚餐进食过少或过多出现夜间睡眠问题,要保证饮食规律,晚餐不宜过晚或过饱,食物选择易消化的。
2.尿布不适
-宝宝尿布湿了会感觉不舒服,从而影响睡眠。要及时检查宝宝尿布,保持臀部干爽。选择合适尺寸、透气性好的尿布或纸尿裤,勤更换,一般2-3小时更换一次,尤其是夜间。
3.环境温度不适
-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让宝宝睡眠不安。室温一般保持在22-25℃为宜,可通过空调、风扇等调节温度。冬季可使用暖气或保暖设备,但要注意通风;夏季避免宝宝直接吹空调冷风。同时,宝宝的穿着要合适,盖的被子不要过厚或过薄,以宝宝颈部温度适宜为准。
4.出牙期不适
-宝宝出牙时牙龈会肿痛、瘙痒,导致夜间哭闹不睡觉。可以给宝宝准备磨牙棒,缓解出牙不适。磨牙棒要选择安全、卫生的,且在宝宝啃咬时要有成人看护,防止发生意外。
(二)睡眠习惯问题
1.白天睡眠过多
-宝宝白天睡眠过多会影响夜间睡眠。要合理安排宝宝白天的睡眠时间,一般0-3个月婴儿白天可睡3-4觉,每次1-3小时;3-6个月婴儿白天2-3觉,每次1.5-2.5小时。逐渐减少白天过长时间的睡眠,让宝宝白天保持一定的清醒时间,增加活动量,这样夜间会更易入睡。
2.睡前过度兴奋
-宝宝睡前玩耍过于兴奋,大脑处于活跃状态,难以进入睡眠。要在睡前1-2小时给宝宝营造安静的氛围,避免剧烈玩耍或观看刺激性的节目等。可以给宝宝进行安静的亲子互动,如讲故事、轻柔的抚触等,帮助宝宝平静下来,进入睡眠准备状态。
(三)疾病因素
1.消化不良
-宝宝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导致夜间腹部不适,影响睡眠。可通过腹部按摩帮助消化,以宝宝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轻按摩腹部,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如果消化不良情况较严重,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
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出现夜间不睡觉、易惊醒、多汗等症状。要保证宝宝充足的维生素D摄入,母乳喂养的宝宝可在出生后数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一般每天400-800国际单位;配方奶喂养的宝宝要根据配方奶中维生素D含量计算补充量。同时,要多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但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宝宝眼睛。
二、特殊人群(宝宝)注意事项
对于新生儿,夜间不睡觉更要密切观察。新生儿夜间不睡觉除了上述原因外,还要注意是否有呼吸不畅等情况。要保持新生儿睡眠环境安静、舒适,密切关注其体温、呼吸等情况。如果新生儿夜间不睡觉且伴有发热、呼吸急促、拒奶等异常表现,要立即就医。对于较大的宝宝,如1岁以上的幼儿,夜间不睡觉要注意其心理需求,是否有分离焦虑等情况,给予足够的安抚和陪伴,但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过度安抚导致依赖。同时,要根据宝宝不同的年龄阶段,调整睡眠相关的护理措施,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宝宝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