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腹ct

一、全腹CT的基本介绍

全腹CT是通过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腹部从膈顶至盆底区域进行断层成像的检查方法。它能够清晰显示腹部多个脏器的形态、结构、大小及位置关系,包括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双肾、胃肠道、盆腔脏器等。通过一次扫描可获取大量腹部信息,有助于全面评估腹部病变情况。

二、全腹CT的适用情况

1.怀疑腹部脏器病变:如肝脏肿瘤、胆囊结石、胰腺炎症、脾脏肿大、肾脏占位、肠道梗阻、盆腔肿物等,全腹CT有助于明确病变的存在、部位、范围及性质。

2.外伤后评估:腹部遭受外伤,怀疑有实质脏器破裂(如肝破裂、脾破裂)或空腔脏器穿孔(如胃肠道穿孔)时,全腹CT能快速准确判断损伤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3.急腹症诊断: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等急腹症,全腹CT可帮助确定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三、全腹CT检查前准备

1.饮食准备:一般需空腹68小时,以减少胃肠道内食物残渣和气体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若检查前需要口服造影剂,通常在检查前12小时开始分次口服适量的含碘或含钡造影剂,使胃肠道显影更清晰。

2.去除金属物品:检查前需去除腹部及周围可能影响成像的金属物品,如皮带扣、钥匙、硬币等,防止产生伪影干扰图像判读。

3.告知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患者应向医生详细告知既往病史,尤其是肾脏疾病史、甲状腺功能亢进史等,因为CT检查可能会使用含碘对比剂,有碘过敏史或严重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使用或选择其他检查方法。

四、全腹CT检查过程

1.患者需仰卧在检查床上,身体保持静止,听从操作人员的指令进行呼吸配合,一般在扫描过程中需短暂屏气,以避免呼吸运动造成图像模糊。

2.CT设备围绕患者腹部旋转,发射X线并接收穿过人体后的衰减信号,计算机将这些信号处理后重建出腹部的断层图像。整个检查过程通常在数分钟内完成,但如果需要进行增强扫描,时间会相对延长,包括注射对比剂及延迟扫描等步骤。

五、全腹CT的类型

1.平扫:不使用对比剂,能初步观察腹部脏器的大致形态、密度等情况,可发现一些明显的病变,如较大的肿瘤、结石等。

2.增强扫描:通过静脉注射含碘对比剂,利用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在血供及代谢方面的差异,使病变在对比剂的作用下更清晰地显示出来,有助于明确病变的性质、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增强扫描存在一定风险,如对比剂过敏反应等,检查前需严格评估。

六、全腹CT检查后注意事项

1.若进行了增强扫描,检查后需在观察室留观30分钟左右,以观察有无对比剂迟发性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2.检查后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对比剂尽快排出体外,减轻对肾脏的负担。一般建议在检查后24小时内饮用15002000ml水。

3.等待检查结果期间,若出现腹痛、腹胀等腹部不适症状加重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七、特殊人群提示

1.孕妇:全腹CT检查存在一定辐射剂量,可能对胎儿造成潜在危害,尤其是在孕早期(前3个月)。若非必要,应尽量避免孕妇进行全腹CT检查。如病情危急必须检查,需充分告知孕妇及家属辐射风险,并在检查过程中对腹部以外的部位进行铅屏蔽防护。

2.儿童:儿童对辐射更为敏感,应严格掌握全腹CT检查的适应证,尽量采用其他无辐射或辐射剂量较低的检查方法替代,如超声等。若必须进行CT检查,应根据儿童体重等因素调整扫描参数,以降低辐射剂量。同时,检查过程中可给予适当的镇静措施,确保儿童在检查过程中保持安静,以获取高质量的图像。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等。在进行全腹CT检查前,尤其是增强扫描前,需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肾功能情况,谨慎使用对比剂,以防止发生对比剂肾病等并发症。检查过程中,注意观察老年人的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