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与成因
近视:是一种屈光不正,主要是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多与遗传因素有关,比如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子女患近视的概率较高;也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环境因素相关,像学生因学业负担重,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等,易引发近视。
散光:也是屈光不正的一种,是指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的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后不能形成一个焦点,而是形成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的屈光状态。散光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先天性散光主要是由于角膜形态发育不规则导致;后天性散光可能由眼部疾病(如圆锥角膜)、外伤等引起。
视力表现
近视:主要表现为远视力下降,即看远处物体模糊,而近视力一般正常。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看黑板上的字不清楚,但能看清书本上的字。
散光:散光患者无论是看远还是看近都可能模糊不清,而且还可能出现视物扭曲的情况,比如看直线的物体感觉是弯曲的。这是因为散光导致光线不能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使得图像变形。
屈光状态检查
近视:进行验光检查时,表现为近视度数,即眼球的屈光力过强或者眼轴过长,使得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例如电脑验光显示-2.00D等近视度数。
散光:验光检查会发现有散光度数,通常用柱镜度数来表示,比如+1.00DC等,同时还会有散光轴位的结果,它反映了散光的方向。
矫正方式
近视:主要通过佩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来矫正,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也可以通过近视矫正手术,如准分子激光手术等进行矫正,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对于儿童青少年,还可以通过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非手术方式来防控近视进展,因为充足的户外活动能有效降低近视发生和发展的风险。
散光:一般通过佩戴柱镜来矫正,根据散光的度数和轴位定制合适的眼镜。如果是不规则散光,可能需要佩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来矫正。对于一些因眼部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散光,需要先治疗原发病,再考虑矫正散光。
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在散光和近视的发生发展上可能有不同特点。儿童青少年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用眼负担重,是近视和散光的高发人群,家长要关注孩子视力情况,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成年人则可能因为长期用眼习惯、眼部疾病等因素出现散光或近视度数的变化。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不良的用眼姿势等都会增加近视和散光的发生风险,所以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如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控制用眼时间等对预防和控制散光及近视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