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一种由于维生素D不足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从而引起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以下是关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一些信息:
1.症状:
初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等。
活动期:除上述症状外,患儿可出现颅骨软化,用手按压时颅骨内陷,松手后颅骨弹回缓慢;方颅,头围增大,出牙延迟;鸡胸、漏斗胸;脊柱后凸或侧弯畸形;“O”形或“X”形腿等。
恢复期:经过治疗或日光照射后,患儿症状可逐渐减轻或消失。
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的患儿,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2.病因:
维生素D摄入不足:如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不足,宝宝未及时添加辅食,或户外活动过少等。
日光照射不足:宝宝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若长期缺乏户外活动,可导致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吸收障碍:如宝宝患有慢性腹泻、肝胆疾病等,可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
其他:如早产、双胎、生长发育过快等,也可导致维生素D缺乏。
3.诊断:
血清25-(OH)D3水平:是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金标准。
钙磷乘积:正常血钙磷乘积为30-40,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时血钙磷乘积降低。
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提示骨细胞活跃,骨样组织堆积。
X线检查: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并有杯口状改变;骺软骨明显增宽,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
4.治疗:
补充维生素D:口服法,每日50μg-100μg,连服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每日400IU;或一次性肌内注射维生素D20万-30万IU。
补充钙剂:酌情补充钙剂,如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
其他治疗:如户外活动、加强营养等。
手术治疗:严重的骨骼畸形可在佝偻病治愈后进行手术矫正。
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要注意预防,如多晒太阳、及时添加辅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