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腺增生
成因:蒙氏结节是位于乳晕的皮脂腺,当激素水平变化时,如青春期、孕期等,蒙腺可能出现增生,表现为乳房上的小颗粒。青春期由于体内激素开始活跃,乳腺周围的蒙腺可能会有相应的生理性增生变化;孕期时,为了产后哺乳做准备,激素水平大幅改变,蒙腺也会增生以适应后续哺乳需求。
人群差异:青春期女性因自身内分泌逐渐走向成熟,激素波动易引发蒙腺生理性增生;孕期女性则是为了哺乳功能调整而出现蒙腺增生,这是正常的生理适应过程。
二、脂肪粒
成因:皮肤的皮脂腺分泌功能正常,但由于局部皮肤代谢异常,皮脂被角质覆盖,不能正常排出,从而堆积形成白色小颗粒,即脂肪粒。比如日常护肤时使用过于油腻的护肤品,会影响皮肤正常代谢,增加脂肪粒形成的概率;长期化妆且卸妆不彻底,化妆品残留也可能堵塞毛孔导致脂肪粒产生。
人群差异:油性皮肤人群本身皮脂腺分泌旺盛,相对更易出现脂肪粒;而使用不恰当护肤品的人群不管何种肤质都可能受影响,比如干性皮肤人群若使用过于厚重的面霜,也会因皮肤无法充分吸收而导致脂肪粒形成。
三、皮脂腺异位症
成因:这是一种皮脂腺发育的生理性变异和增生性疾病,可能与局部刺激、内分泌因素等有关。局部摩擦、创伤等刺激可能诱发皮脂腺异位症,导致乳房出现小颗粒样改变;内分泌失调时,激素水平的波动也可能影响皮脂腺的正常状态,引发该病症。
人群差异:成年人群相对更易出现,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等身体状况会有一定变化,且可能因各种因素导致局部刺激或内分泌改变;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青少年因特殊局部刺激等情况出现该病症。
四、扁平疣
成因: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当皮肤有微小破损时,HPV容易侵入并感染,导致皮肤出现扁平丘疹,若发生在乳房部位就表现为小颗粒。比如与扁平疣患者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就可能被传染;自身皮肤有擦伤等情况时,也易感染HPV引发扁平疣。
人群差异: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病,但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相对更易感染。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老年人免疫力逐渐下降,都较易受HPV侵袭而患上扁平疣;而免疫力正常的成年人在皮肤有破损且接触到病毒时也可能发病。
五、传染性软疣
成因: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所致,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也可通过共用浴巾、游泳池等间接传染。病毒侵入皮肤后,会在表皮细胞内繁殖,引起皮肤出现半球形丘疹,中央有脐凹,形似小颗粒。比如在公共浴室、游泳馆等场所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后感染;与传染性软疣患者密切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也可能被传染。
人群差异:儿童由于玩耍时接触机会多且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弱,较易感染;成年人若有高危接触行为,如不安全性接触等也可能感染,但相对儿童来说概率稍低。儿童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如幼儿园等,接触传染性软疣病毒的机会更多,需特别注意防护;成年人则要避免高危接触行为来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