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伤口护理
1.术后需保持手术切口部位清洁干燥,按照医护人员指导定期更换敷料,若发现切口有红肿、渗液、异常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清洁干燥的伤口环境可降低感染风险,红肿渗液等提示可能出现感染等异常状况。
二、休息与活动
1.术后应保证充足休息,前几日以卧床休息为主,同时可进行适当翻身等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2天可在医护人员协助下逐步坐起、床边活动,随身体恢复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与重体力劳动,充足休息利于身体恢复,适当活动能促进胃肠蠕动等,而剧烈活动会影响伤口愈合及身体康复。
三、饮食
1.术后麻醉清醒且胃肠功能恢复(一般术后6-12小时)后可开始进食,初期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稀粥、面条等,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如瘦肉、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以助力身体修复,术后胃肠功能需逐步恢复,清淡易消化食物可减轻胃肠负担,富含营养的食物有益于身体恢复。
四、观察不适症状
1.密切留意自身状况,如体温是否升高,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发热,需警惕感染;观察腹痛情况,若腹痛进行性加重或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异常,应及时就医,发热可能是感染表现,腹痛加重等可能提示出现腹腔内出血、肠粘连等并发症。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术后恢复相对缓慢,需格外注重休息,密切关注伤口愈合情况,因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感染风险较高,要严格遵循伤口护理要求,活动时需更缓慢、谨慎,防止摔倒等意外,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弱,需更细致护理。
2.儿童:术后要防止儿童抓挠伤口,家长需安抚儿童情绪,保障儿童充足睡眠,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且易消化,同时观察儿童术后精神状态等,儿童自我约束能力差,抓挠伤口易致感染,且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营养支持至关重要。
3.有基础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术后需密切监测血糖,确保伤口良好愈合,因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高血压患者要留意保持血压稳定,避免因血压波动影响身体恢复,基础病可能影响术后整体恢复情况,需针对性强化相关指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