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支持治疗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例如,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体温过高需评估是否存在感染加重等情况;监测心率和血压可判断患者循环系统的稳定状况。
2.卧床休息与一般护理:患者需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身体恢复。同时要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安静,做好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工作,防止压疮等并发症发生。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的体液丢失情况,合理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通过口服或静脉补液等方式,保证机体水、电解质代谢正常,维持内环境稳定。例如,对于出现呕吐、腹泻导致脱水的患者,需精准计算补液量和补液成分。
4.出血相关监测与处理: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指标,观察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情况以及有无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的出血表现。若有明显出血,需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需遵医嘱)等。
###二、抗病毒治疗
目前研究显示利巴韦林可能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有一定抗病毒作用,但具体应用需由专业医师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评估后合理使用。需严格遵循循证医学依据,依据患者实际病情判断是否适用及确定具体治疗方案。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密切观察其体温、血小板等指标的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如保持皮肤清洁、定期翻身等,防止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由于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与成人不同,需特别谨慎用药,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严格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时,需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在使用药物时要评估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之间的相互作用,监测治疗过程中对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治疗方案需更加个体化,谨慎评估各项治疗措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