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一、发热表现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通常为急性起病,体温多呈持续性升高,常见为高热,体温可达到38℃以上,热型多为稽留热或弛张热型,发热持续时间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发热可持续数天至数周不等。

###二、全身症状表现

1.乏力:患者常感极度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这种乏力感较为突出且持续存在。

2.肌肉酸痛:以四肢肌肉酸痛最为常见,疼痛可较为剧烈,影响患者肢体活动,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头痛、关节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胀痛、酸痛等。

###三、消化道症状表现

约半数患者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少数患者可有腹痛、腹泻,腹泻次数不等,严重腹泻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影响患者整体状况,需关注患者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四、出血倾向表现

由于血小板减少,患者可出现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好发于四肢及躯干等部位;鼻腔、牙龈出血也较为常见;严重时可能出现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泌尿系统出血表现为血尿等,内脏出血情况需密切监测,因为可能危及生命。

###五、体征表现

查体时可见皮肤黏膜存在出血点、瘀斑,肝脾可呈轻度肿大表现,部分患者肺部听诊可能闻及啰音等异常体征。另外,不同人群有其特点,儿童患者消化道症状可能更明显,且儿童凝血功能相对较弱,出血风险更高,需加强皮肤、黏膜出血的观察及护理;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血小板等指标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