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染性因素
(一)口腔颌面部感染
1.牙龈炎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可能因口腔卫生不良、喜欢吃甜食等导致,成年人也常见于口腔卫生维护不佳者。生活方式上,长期不认真刷牙、刷牙方法不正确等是诱因。病史方面,若有长期口腔卫生差的情况,更容易引发牙龈炎进而累及下巴淋巴结。当牙龈发生炎症时,细菌可通过淋巴循环累及下巴淋巴结,导致淋巴结疼。例如,研究发现牙龈炎患者中约[X]%会出现下巴淋巴结反应性肿大疼痛,这是因为牙龈的炎症细胞及细菌产物会刺激淋巴结内的免疫细胞,引起淋巴结的炎症反应。
2.智齿冠周炎
-年龄方面:18-25岁的青年人多见,这与智齿萌出的生理阶段有关。生活方式上,熬夜、劳累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诱发。病史方面,若有智齿反复发炎的病史,此次冠周炎发作时更易引起下巴淋巴结疼。智齿萌出过程中,周围软组织发生炎症,炎症可向周围淋巴结扩散,包括下巴淋巴结,导致淋巴结出现疼痛、肿大等表现。临床观察显示,智齿冠周炎患者中约[Y]%会伴有下巴淋巴结疼,是因为炎症因子通过淋巴管引流至下巴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疼痛、触痛等。
3.扁桃体炎
-年龄方面:儿童及青少年相对多见,儿童扁桃体相对较大,免疫功能尚不完善,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生活方式上,受凉、过度用嗓等可诱发。病史方面,若有扁桃体反复发炎病史,此次炎症发作时更易累及下巴淋巴结。扁桃体的淋巴组织与下巴淋巴结有淋巴回流关系,当扁桃体发生炎症时,病原体及其毒素可经淋巴循环到达下巴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的炎症反应,出现疼痛症状。例如,急性扁桃体炎患者中约[Z]%会出现下巴淋巴结疼,是由于扁桃体的炎症刺激导致下巴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引起淋巴结肿大疼痛。
(二)头颈部其他部位感染
1.耳部感染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可能因游泳等导致耳部进水引发感染,成年人也可因外耳道炎等情况发病。生活方式上,长期戴耳机、耳部进水等是诱因。病史方面,若有耳部慢性疾病史,如慢性中耳炎等,更容易在感染时累及下巴淋巴结。耳部感染时,炎症可通过淋巴途径波及下巴淋巴结,导致淋巴结疼。比如,中耳炎患者中部分会出现下巴淋巴结疼,这是因为耳部的炎症经淋巴管引流至下巴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疼痛、红肿等。
2.面部皮肤感染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玩耍时容易导致面部皮肤擦伤等,成年人可能因面部痤疮感染等引发。生活方式上,面部皮肤清洁不当、搔抓皮肤等可诱发感染。病史方面,若有面部皮肤疾病史,如痤疮、疖肿等,在疾病发作感染时更易累及下巴淋巴结。面部皮肤的感染灶,其细菌等病原体可通过淋巴系统到达下巴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的炎症,出现疼痛症状。例如,面部疖肿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下巴淋巴结疼,是因为面部疖肿的细菌扩散经淋巴管至下巴淋巴结,导致淋巴结的炎症反应。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免疫系统疾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
-年龄方面:多见于育龄女性,儿童及老年也可发病,但相对少见。生活方式上,长期紫外线暴露等可能是诱因。病史方面,若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或自身已确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更容易患系统性红斑狼疮。该疾病可累及淋巴结系统,导致淋巴结出现疼痛等表现,包括下巴淋巴结。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包括淋巴结组织,引起淋巴结的炎症反应,从而出现疼痛。虽然其累及下巴淋巴结导致疼痛的发生率相对不是特别高,但在病情活动时可能会出现,研究显示约有[M]%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会伴有下巴淋巴结疼痛。
2.干燥综合征
-年龄方面:中年女性多见,这与女性的内分泌等生理特点有关。生活方式上,长期处于干燥环境等可能有一定影响。病史方面,若有口干、眼干等症状的病史,要警惕干燥综合征。该疾病可累及唾液腺、泪腺等外分泌腺,同时也可影响淋巴结,导致下巴淋巴结疼。干燥综合征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攻击外分泌腺及淋巴结等组织,引起淋巴结的炎症,表现为疼痛。临床观察发现,干燥综合征患者中约[N]%会出现下巴淋巴结疼痛,是因为自身免疫反应导致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浸润等炎症改变,进而引起疼痛。
(二)肿瘤性因素
1.淋巴瘤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青少年及中老年相对多见。生活方式上,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等可能是诱因。病史方面,若有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病史,要高度警惕淋巴瘤。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可累及下巴淋巴结,导致淋巴结疼痛。例如,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都可能表现为下巴淋巴结的无痛性或疼痛性肿大,当淋巴瘤细胞浸润淋巴结时,会引起淋巴结的结构破坏和炎症反应,从而出现疼痛症状。研究表明,在淋巴瘤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以下巴淋巴结疼为首发或伴随症状,具体比例因淋巴瘤类型而异,如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约[P]%会出现下巴淋巴结疼痛。
2.转移癌
-年龄方面:中老年多见,与机体衰老、器官功能下降等有关。生活方式上,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等可能增加风险。病史方面,若有头颈部、口腔等部位的恶性肿瘤病史,更容易发生转移癌累及下巴淋巴结。例如,口腔癌、鼻咽癌等头颈部恶性肿瘤可转移至下巴淋巴结,导致淋巴结疼痛。肿瘤细胞通过淋巴转移途径到达下巴淋巴结,在淋巴结内生长繁殖,破坏淋巴结组织,引起疼痛。比如,口腔癌患者出现下巴淋巴结转移时,约[Q]%会伴有淋巴结疼痛,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刺激淋巴结周围的神经及引起淋巴结的炎症反应等导致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