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染性因素
(一)口腔颌面部感染
1.牙髓炎、根尖周炎:当牙齿发生牙髓炎且未及时治疗时,炎症可能向根尖周扩散,进而波及下巴淋巴结。例如,长期食用过硬食物导致牙齿磨损,细菌容易侵入牙髓引发炎症,炎症通过根尖孔蔓延至周围组织,引起下巴淋巴结疼痛。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若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如睡前吃糖不刷牙,也易患龋齿进而引发此类感染;成年人长期饮食不规律、口腔清洁不到位也易出现。
2.牙龈炎、牙周炎:牙龈长期受到牙菌斑、牙结石等刺激引发炎症,炎症可通过淋巴循环累及下巴淋巴结。青少年由于青春期激素水平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更敏感,易患牙龈炎;成年人若吸烟、患有糖尿病等,会增加牙周炎的发病风险,进而导致下巴淋巴结疼痛。
(二)头颈部病毒感染
1.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除了腮腺肿大疼痛外,也可能伴有下巴淋巴结受累出现疼痛。儿童是高发人群,通过飞沫传播,在学校等集体场所易聚集发病。不同性别感染风险无明显差异,但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更易感染发病。
2.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唇部位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病毒可经淋巴引流至下巴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疼痛。各年龄段均可感染,成年人因社交等原因接触病毒机会多,复发率相对较高;儿童初次感染可能通过密切接触等途径感染。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1.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病,当累及头颈部相关组织时,可能出现下巴淋巴结炎症性疼痛。成年人发病较多,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导致淋巴结受累。
2.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紊乱导致多系统受累,头颈部淋巴结也可能受到影响出现疼痛。育龄期女性多见,雌激素等因素可能参与发病,疾病活动期时免疫系统异常活跃,容易引发淋巴结炎症反应。
(二)恶性肿瘤累及
1.口腔癌:如舌癌、牙龈癌等,肿瘤细胞可通过淋巴转移至下巴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疼痛。中老年人相对高发,长期吸烟、饮酒、口腔卫生差等是高危因素,男性发病率可能略高于女性,不同性别在不同生活方式影响下发病风险不同。
2.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下巴淋巴结是常见受累部位,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疼痛。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人群发病风险增加,不同年龄阶段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状态等因素相关。
三、其他因素
(一)异物刺激
口腔内不慎进入异物,如小骨头、鱼刺等,可刺激局部组织,引起淋巴结反应性疼痛。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玩耍时误吞异物风险较高,成年人进食匆忙或进食质地坚硬食物时也可能发生。
(二)过敏反应
接触某些过敏原,如化妆品、某些食物等,引起局部过敏反应,可导致下巴淋巴结出现疼痛。过敏体质人群更易发生,不同年龄、性别过敏体质发生率有差异,接触过敏原的途径因个体生活环境不同而不同。
当发现下巴淋巴结疼痛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如血常规、淋巴结超声、病理检查等)明确病因。对于感染性因素引起的,需针对感染源进行相应处理;非感染性因素则根据具体疾病进行个体化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就医时需特别告知医生自身情况,以便医生综合评估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