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染性因素
1.口腔咽部感染
-原因阐述:口腔咽部的感染是导致下巴淋巴结疼较为常见的原因。例如牙龈炎,口腔中的细菌感染引发牙龈炎时,炎症可通过淋巴循环累及下巴淋巴结,使其出现疼痛。研究表明,约有60%左右的下巴淋巴结疼痛患者是由口腔咽部感染所引起。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若口腔卫生不佳,容易患牙龈炎等口腔疾病进而引发下巴淋巴结疼;成年人长期吸烟、饮酒、口腔卫生习惯差等也易出现此类情况。
-与生活方式关系:生活方式中口腔卫生状况是重要因素,不按时刷牙、饭后不漱口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口腔咽部感染风险。
2.上呼吸道感染
-原因阐述:上呼吸道感染,如普通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黏膜蔓延至下巴淋巴结区域,导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疼痛。在季节交替时,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进而出现下巴淋巴结疼。例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在寒冷季节或与感染患者接触后,易患感冒引发下巴淋巴结疼;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下降,上呼吸道感染后也较易出现下巴淋巴结疼痛症状。
-与年龄关系:儿童和老年人因自身免疫力特点,在呼吸道感染时更易出现下巴淋巴结疼情况。
二、其他疾病因素
1.淋巴结本身的病变
-原因阐述:淋巴结本身的病变也可导致下巴淋巴结疼,如淋巴结炎。除了由上述感染因素引发的淋巴结炎外,还可能是特殊病原体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结核,也会出现下巴淋巴结疼痛,同时可能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这种情况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更易发生,比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更容易出现淋巴结结核导致下巴淋巴结疼;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也是淋巴结结核的易感人群。
-与病史关系:有免疫缺陷病史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病史的人群,发生淋巴结本身病变导致下巴淋巴结疼的风险较高。
2.恶性肿瘤转移
-原因阐述:某些恶性肿瘤可能转移至下巴淋巴结导致疼痛,例如口腔癌、鼻咽癌等头颈部恶性肿瘤,癌细胞可通过淋巴循环转移至下巴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疼痛。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但中老年人相对风险稍高,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患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几率有一定上升。有头颈部恶性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其发生恶性肿瘤转移导致下巴淋巴结疼的风险也会增加。
-与病史和家族史关系:有头颈部恶性肿瘤家族史以及既往有头颈部恶性肿瘤病史的人群,更需警惕恶性肿瘤转移导致下巴淋巴结疼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