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染性因素
(一)口腔咽部感染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可能因口腔卫生不佳、乳牙萌出等引发,成人则常与不良口腔习惯、咽炎等有关。比如儿童经常吃甜食且未好好刷牙,容易导致龋齿,进而引起口腔感染波及下巴下淋巴结;成人长期吸烟、过度用嗓后易患咽炎,炎症蔓延可累及下巴下淋巴结。
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如口腔卫生差、过度用嗓、吸烟酗酒等会增加感染风险。口腔卫生差会使细菌滋生,引发牙龈炎症等进而累及淋巴结;过度用嗓使咽部黏膜受损,易受病原体侵袭;吸烟酗酒破坏局部黏膜屏障,让病原体更易入侵。
病史:有口腔疾病病史,如龋齿、牙周炎等,或咽部感染病史,如反复咽炎发作,会使下巴下淋巴结更易因感染而疼痛。例如既往有严重牙周炎病史的患者,炎症控制不佳时很可能出现下巴下淋巴结痛。病原体主要有细菌(如链球菌等)、病毒(如EB病毒等),细菌感染时淋巴结可能表现为红肿热痛较明显,病毒感染相对可能症状稍轻但也会有疼痛不适。
(二)面部皮肤感染
年龄:不同年龄人群面部皮肤感染几率不同,儿童玩耍时易磕伤面部导致感染,成人因工作等原因可能接触污染物质引发面部皮肤感染。比如儿童在户外玩耍时面部擦伤,若未及时清洁处理就易发生皮肤感染累及下巴下淋巴结;成人从事建筑工作,面部接触粉尘等后皮肤破损易感染。
生活方式:不注意面部皮肤清洁、有面部皮肤创伤后处理不当等生活方式会增加感染风险。不注意清洁使细菌等易在面部皮肤定植,创伤后处理不当则为病原体入侵打开门户。
病史:有面部皮肤创伤未妥善处理病史,或面部皮肤疾病史,如痤疮感染等,会使下巴下淋巴结更易受累。例如既往有痤疮且经常用手挤压导致感染扩散的患者,易出现下巴下淋巴结痛。病原体同样包括细菌和病毒等,面部皮肤细菌感染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后淋巴结会有相应炎症反应导致疼痛。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淋巴结本身病变
年龄:不同年龄淋巴结本身病变发生率有差异,儿童可能因先天性淋巴结发育相关问题出现情况,成人则可能因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等导致。比如儿童先天性淋巴结结构异常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下巴下淋巴结痛;成人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累及淋巴结时会有疼痛表现。
生活方式:长期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免疫系统,间接导致淋巴结本身病变相关疼痛。长期精神压力大使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引发淋巴结非感染性病变相关症状。
病史: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如类风湿关节炎等,或淋巴结既往有异常增生等病史,会增加下巴下淋巴结痛的风险。例如既往确诊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出现下巴下淋巴结痛时需考虑是否与自身免疫病情变化累及淋巴结有关。常见的淋巴结本身病变有淋巴结结核(多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淋巴瘤等,淋巴瘤时淋巴结可能进行性肿大且有疼痛等表现。
(二)其他系统疾病累及
年龄:不同年龄其他系统疾病累及淋巴结的情况不同,儿童可能因先天性代谢等问题,成人则因慢性疾病等。比如儿童先天性代谢异常可能影响淋巴结相关情况,成人有恶性肿瘤病史时需警惕肿瘤转移至下巴下淋巴结。
生活方式:长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等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其他系统疾病累及淋巴结的风险。长期接触工业毒物等可能影响身体整体状况,增加疾病累及淋巴结的几率。
病史:有恶性肿瘤病史,如乳腺癌等(女性乳腺癌可能转移至腋下及下巴下淋巴结),或其他慢性疾病病史,如结核病等,会使下巴下淋巴结更易因其他系统疾病累及而疼痛。例如有乳腺癌病史的患者,需定期排查淋巴结转移情况,若出现下巴下淋巴结痛要考虑转移可能;既往有结核病史的患者,结核复发时可能累及下巴下淋巴结导致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