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过敏怎么缓解

避免接触过敏原

明确过敏原:通过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确定季节性过敏的过敏原,常见的季节性过敏原如花粉(春季的树花粉、秋季的草花粉等)、霉菌孢子等。对于花粉过敏者,在花粉传播高峰期,如春季树木开花和秋季草类成熟时,了解当地花粉浓度预报,当花粉浓度较高时,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上午花粉浓度通常较高的时段。对于霉菌孢子过敏者,要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避免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等,减少霉菌滋生。

防护措施:外出时佩戴具有防花粉功能的口罩,可有效过滤空气中的花粉等过敏原;穿戴长袖衣物、长裤,减少皮肤与过敏原的接触面积。在室内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尤其是带有高效过滤装置(如HEPA滤网)的空气净化器,能过滤空气中的过敏原。

药物缓解

抗组胺药:可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组胺药。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相对第一代抗组胺药嗜睡副作用较轻。以氯雷他定为例,它能选择性地阻断组胺H1受体,缓解过敏引起的打喷嚏、流鼻涕、鼻痒、眼痒等症状,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一般每日服用1次,每次10mg,对于6-11岁儿童,可根据体重等情况调整剂量。西替利嗪适用于成人和6岁以上儿童,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推荐剂量为每次10mg,每日1次,6-11岁儿童推荐剂量为每次5mg,每日1次或每次10mg,隔日1次。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这类药物局部作用于鼻腔黏膜,能有效减轻鼻黏膜炎症、水肿,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以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为例,成人和青少年(12岁及以上)常用剂量为每侧鼻孔2喷(每喷50μg),每日1次,每天总剂量不超过4喷;对于3-11岁儿童,常用剂量为每侧鼻孔1喷(每喷50μg),每日1次,每天总剂量不超过2喷。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适用于成人和1岁以上儿童的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成人及15岁以上青少年一般每日服用1次,每次10mg;6-14岁儿童每日1次,每次5mg;2-5岁儿童每日1次,每次4mg。它能通过拮抗白三烯受体,减轻气道炎症,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鼻腔冲洗

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分泌物等,减轻鼻黏膜水肿,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对于儿童,应选择儿童专用的鼻腔冲洗器及合适浓度的冲洗液,冲洗时要注意姿势,避免呛咳,一般头部稍微前倾,让一侧鼻腔在下,冲洗液从一侧鼻孔注入,从另一侧鼻孔流出,两侧交替进行。成人可使用较为简便的鼻腔冲洗器,冲洗时同样要注意姿势正确,避免水流进入咽鼓管引起不适。

眼部症状缓解

眼部冷敷:对于季节性过敏引起的眼痒等症状,可使用冷毛巾或冰袋进行眼部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多次冷敷,能减轻眼部不适。但要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眼部皮肤,可包裹毛巾后再进行冷敷。

人工泪液:如果出现眼干、眼痒等症状,可使用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等,补充眼表水分,缓解眼部不适。人工泪液一般可根据症状需要使用,没有严格的次数限制,可按需滴眼,每次1-2滴。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季节性过敏时,在药物选择上要特别谨慎,尽量选择儿童专用的药物剂型。例如在使用抗组胺药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调整剂量。在进行鼻腔冲洗时,要选择儿童合适的冲洗方式和设备,避免儿童因不配合而发生意外。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过敏症状可能会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家长要给予关心和安抚。

老年人:老年人季节性过敏时,在药物使用上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例如使用抗组胺药时,要注意药物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可能对药物的嗜睡副作用更为敏感,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相对更安全。在进行鼻腔冲洗等操作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身体平衡能力等,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摔倒等意外情况。

孕妇:孕妇季节性过敏时,药物使用需格外谨慎。一般来说,应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避免接触过敏原、鼻腔冲洗等。如果必须使用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权衡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如某些经过严格评估的抗组胺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