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怎么判断有没有骨折

一、病史询问

1.受伤情况

-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鼻部外伤史,包括受伤的时间、受伤的原因(如撞击、摔倒等)。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受伤原因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因玩耍时碰撞等导致鼻部受伤,成年人可能因交通事故、运动损伤等。例如,男性在从事一些对抗性运动或交通意外中更易发生鼻部外伤。

-了解受伤时鼻部的受力情况,是正面撞击还是侧面撞击等,这对判断骨折的可能性和部位有重要意义。

二、症状观察

1.鼻部疼痛

-骨折部位通常会有明显疼痛,按压鼻部时疼痛加剧。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愿触碰鼻部等情况,而成年人可以较准确地指出疼痛部位。

-疼痛可能会伴有局部的肿胀,疼痛程度与骨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严重骨折时疼痛往往更剧烈。

2.鼻部肿胀淤血

-受伤后鼻部会出现肿胀,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出现淤血,表现为鼻部皮肤青紫色。肿胀和淤血的范围可以反映骨折的严重程度,一般骨折越严重,肿胀和淤血范围可能越广。儿童的皮下组织相对疏松,肿胀可能更为明显;老年人可能因血液循环相对较差,肿胀消退较慢。

3.鼻部外形改变

-观察鼻部是否有畸形,如鼻梁偏斜、塌陷等。正常鼻部外形左右对称,若发生骨折,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外形异常。例如,侧面观察鼻梁,正常时呈直线型,骨折后可能出现凹陷或偏曲。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正常鼻部外形有一定差异,男性鼻梁相对较直且高挺,女性鼻梁相对较窄且可能稍低平,但骨折后的外形改变是相对自身正常外形而言的。

-还可观察鼻孔是否对称,正常鼻孔左右对称,骨折后可能出现鼻孔大小不一等情况。

4.鼻出血

-骨折可能导致鼻腔黏膜破裂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儿童鼻出血相对较常见,且由于儿童鼻腔血管丰富,出血可能较活跃;老年人可能因血管弹性差等原因,鼻出血相对缓慢,但也可能因骨折损伤较大血管而出现较多出血。

三、体格检查

1.触诊

-用手指轻轻触摸鼻部骨骼,检查是否有骨擦感或异常活动。骨擦感是骨折的典型体征之一,当用手指按压鼻部两侧时,若能感觉到骨折端相互摩擦的感觉即为骨擦感。不同年龄的患者,触诊时需注意力度,儿童骨骼较软,触诊时要轻柔,避免造成二次损伤;老年人骨骼脆性增加,触诊时也要注意适度,防止加重骨折部位的损伤。

-检查鼻部骨骼的连续性,正常鼻部骨骼连续性完整,骨折时连续性中断。

2.前鼻镜检查

-通过前鼻镜观察鼻腔内部情况,查看是否有鼻腔黏膜撕裂、鼻中隔是否偏曲等。鼻腔内部的损伤情况与骨折密切相关,例如鼻中隔骨折可能会导致鼻中隔偏曲等情况。不同年龄的患者鼻腔结构有一定差异,儿童鼻腔相对较窄,检查时需选用合适的前鼻镜;老年人鼻腔黏膜可能相对萎缩,检查时要更加细致,避免损伤黏膜。

四、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鼻部X线平片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有骨折及骨折的大致部位。X线检查能显示鼻部骨骼的形态,对于一些明显的骨折,如鼻骨的线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等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X线检查对于一些细微骨折或复杂骨折的显示可能不够清晰。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X线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儿童对辐射更敏感,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2.CT检查

-鼻部CT扫描是判断鼻部骨折更准确的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鼻部骨骼的细微结构,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如线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等)以及骨折端的移位情况等。CT能提供三维重建图像,更直观地呈现鼻部骨折的全貌,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儿童和老年人,CT检查时要注意固定患者,确保检查顺利进行,同时要考虑辐射对他们的影响,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