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史询问
1.受伤情况
-了解患者是否有鼻部受外伤的经历,如是否被撞击、摔倒时面部着地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受伤原因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因玩耍时碰撞等导致鼻部外伤,成年人可能因交通事故、打架等原因受伤。例如儿童在幼儿园嬉戏时碰撞到硬物导致鼻部受伤,成年人因工作中意外被工具碰到面部等。
-受伤的具体时间,这对于判断鼻部损伤的发展过程等有重要意义。
2.症状表现
-询问患者受伤后是否出现鼻部疼痛、肿胀、出血等症状。儿童可能不太会准确描述疼痛等感觉,但可能会表现出哭闹、用手触摸鼻部等异常行为;成年人则可以较清晰地表述鼻部的不适感受。比如患者会说鼻部疼痛明显,或者发现鼻腔有流血现象等。
二、体格检查
1.鼻部外观检查
-外形观察:查看鼻部是否有明显的畸形,如鼻梁是否变扁、歪斜等。不同年龄的人群鼻部外形有差异,儿童鼻部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与成年人鼻部结构不同。例如成年人正常鼻梁是挺直的,若受伤后鼻梁明显偏向一侧则可能提示骨折;儿童鼻部较稚嫩,轻微骨折可能外观畸形不典型,但仍可发现鼻部不对称等情况。
-肿胀情况:触摸鼻部周围组织,检查是否有肿胀、压痛。正常鼻部组织柔软,无明显肿胀和压痛,若受伤后鼻部肿胀明显,且按压时有较强烈的疼痛感,提示可能有骨折。不同年龄人群对压痛的耐受不同,儿童可能对压痛反应相对敏感,会因按压疼痛而哭闹。
2.鼻腔检查
-鼻黏膜情况:使用鼻镜等检查鼻腔内部黏膜是否有损伤、出血等情况。鼻腔黏膜损伤可能与骨折相关,因为骨折可能导致鼻腔黏膜破裂出血等。例如可见鼻腔内有血迹,或者鼻黏膜有撕裂等情况。
-鼻中隔情况:观察鼻中隔是否有偏曲等异常。鼻中隔偏曲可能是骨折导致的结果之一,通过鼻镜检查可以发现鼻中隔的位置是否正常。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原理及优势:X线可以初步了解鼻部骨骼的大致情况,对于判断是否有骨折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人群进行X线检查时辐射剂量需根据体重等因素适当调整,儿童由于身体对辐射敏感性相对较高,需严格控制辐射剂量。
-结果判断:如果X线显示鼻部骨骼有连续性中断等情况,提示可能有骨折。但X线对于一些细微的骨折可能显示不清晰,尤其是儿童鼻部骨骼发育尚未成熟时,X线诊断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
2.CT检查
-原理及优势:CT检查对于鼻部骨折的诊断价值更高,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鼻部骨骼的细微结构。它可以三维重建鼻部骨骼图像,更准确地判断骨折的部位、类型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CT检查的操作和辐射剂量等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儿童进行CT检查时要做好防护措施。
-结果判断:CT可以明确是否存在骨折,以及骨折的具体情况,如骨折是线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等,还能看到骨折断端的移位情况等。例如通过CT三维重建可以清晰看到鼻梁骨的骨折线以及骨折块的移位方向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在进行检查时可能会不配合,需要医护人员有更多的耐心和技巧。在病史询问时,要通过与陪同的家长沟通了解详细的受伤情况。体格检查时要轻柔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给儿童带来额外的痛苦。影像学检查时,儿童对辐射更敏感,要严格掌握检查的必要性和辐射防护措施,如使用铅衣等进行防护。
2.老年人
-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判断鼻部骨折时要考虑到基础疾病对症状表现的影响。例如老年人可能本身有骨质疏松等情况,骨折可能更容易发生,而且在病史询问时要注意老年人可能对受伤情况回忆不准确等问题。在进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确保检查安全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