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早期症状和饮食

一、糖尿病早期症状

1.多饮

-由于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水分丢失过多,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引起口渴而多饮。无论年龄、性别等因素,只要患有糖尿病早期,都可能出现此症状,而且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增加患糖尿病风险,进而更容易出现多饮症状。对于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的人群,更应警惕多饮症状出现。

2.多食

-葡萄糖利用率降低,机体处于饥饿状态,导致食欲亢进,从而多食。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平时喜欢的食物突然食量大增,但体重却不增反降;成年患者则可能在没有明显诱因下食量明显增加。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如长期久坐、摄入高热量食物的人,比生活方式健康的人更易在糖尿病早期出现多食症状,有糖尿病病史家族的人群也需关注自身多食情况。

3.多尿

-血糖升高,尿糖增多,进而导致尿量增多。任何年龄段的糖尿病早期患者都可能出现,尤其在夜间,多尿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对于老年人群,本身肾功能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减退,若出现多尿症状,更要警惕糖尿病的可能,因为糖尿病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肾脏功能。生活方式不健康且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多尿症状出现时需及时排查糖尿病。

4.体重减轻

-尽管多食,但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机体消耗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导致体重减轻。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糖尿病早期都可能出现体重不明原因的减轻。年轻人群如果生活不规律,长期熬夜、缺乏运动,同时有糖尿病家族病史,出现体重减轻伴随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时,要高度怀疑糖尿病。

二、糖尿病早期饮食

1.碳水化合物的选择

-全谷物和杂豆类: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杂豆类如红豆、绿豆等,它们富含膳食纤维,升糖指数相对较低。以燕麦为例,研究表明,食用燕麦后血糖上升速度较精制米面慢,能较长时间维持饱腹感。对于糖尿病早期患者,可将部分精制米面替换为全谷物和杂豆类,根据年龄和身体活动量来控制摄入量,一般成年人每天可摄入50-100克全谷物和杂豆类。儿童患者则要根据年龄和生长发育需求适当调整,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血糖。

2.蛋白质的摄入

-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瘦肉(如鸡肉、鱼肉等)、蛋类、奶类等。鱼肉中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如三文鱼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于心血管健康。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蛋白质的摄入量有所不同。一般成年人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1-1.2克蛋白质较为合适,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摄入量相对要高,每天每公斤体重1.2-1.5克。有糖尿病病史家族的人群在选择蛋白质来源时,要注意避免过多摄入加工肉类等不健康的蛋白质来源。

3.脂肪的摄入

-健康脂肪的选择:应选择不饱和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对血脂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对于糖尿病早期患者,要控制脂肪的总摄入量,一般脂肪供能占总能量的20-30%。不同性别在脂肪摄入上没有绝对差异,但女性如果处于孕期等特殊生理阶段,对脂肪的需求和代谢有所不同,需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调整脂肪摄入量。生活方式不健康且肥胖的糖尿病早期患者,更要严格控制脂肪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的比例。

4.蔬菜的摄入

-种类和摄入量: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几乎所有蔬菜都适合糖尿病早期患者食用,如绿叶蔬菜(菠菜、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菜花等)。一般建议每天摄入500克以上蔬菜,深色蔬菜应占一半以上。不同年龄人群在蔬菜摄入上要根据咀嚼和消化能力调整,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将蔬菜切碎等处理以便食用,老年人群要注意烹饪方式,避免过于油腻的烹饪方法影响血糖。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的人群多吃蔬菜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血糖水平。

5.水果的摄入

-选择和食用时机:可选择低糖水果,如苹果、蓝莓等。食用水果要在血糖控制相对稳定时,一般在两餐之间食用,每天摄入量控制在100-200克左右。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年龄和血糖情况谨慎选择水果,避免一次摄入过多导致血糖波动。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食用水果更要严格遵循血糖监测情况来调整,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的人群食用水果时需密切关注血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