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理性原因
1.长期运动训练人群: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如专业运动员,其心脏功能较强,心肌收缩力良好,在静息状态下心率可低于正常范围,这是因为长期运动使心脏的储备功能增强,属于生理性的窦性心律过缓,是机体适应长期运动的一种表现。
2.睡眠状态:人在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会导致心率减慢,出现窦性心律过缓,这是人体正常的生理调节现象,睡眠中的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得心脏传导系统的电活动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心率降低。
二、病理性原因
1.心血管系统疾病
-冠心病: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时,心肌供血不足,会影响心脏的正常电活动和收缩功能,可能引发窦性心律过缓。例如,冠状动脉狭窄使心肌细胞缺氧,影响心脏传导组织的功能,导致窦性心律的频率降低。
-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会干扰心脏的正常节律产生和传导。扩张型心肌病时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心肌收缩力下降,肥厚型心肌病时心肌肥厚影响心室的舒张和充盈,都可能导致窦性心律过缓。
2.内分泌系统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率降低,会引起心率减慢。甲状腺激素对维持心脏的正常代谢和电生理活动有重要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全身代谢减慢,心脏的活动也随之受到影响,出现窦性心律过缓。
3.神经系统病变
-颅内压增高:当颅内肿瘤、脑出血等导致颅内压升高时,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节,通过神经传导影响心脏的节律,引起窦性心律过缓。例如,颅内压增高刺激神经中枢,使得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从而导致心率减慢。
-脑膜炎:脑膜发生炎症时,炎症刺激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对心脏的支配,导致心脏传导系统功能紊乱,出现窦性心律过缓。炎症因子可能干扰神经冲动的正常传导,进而影响心脏的窦性节律。
4.电解质紊乱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升高时,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导致心肌兴奋性降低、传导减慢,从而引发窦性心律过缓。高钾血症时,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升高,使得心肌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影响动作电位的形成和传导,进而影响心脏的节律。
三、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的使用可能导致窦性心律过缓,例如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这类药物通过阻断β受体,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等)也可能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导致心率降低,引起窦性心律过缓。药物导致的窦性心律过缓通常与药物的剂量、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