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检查出来胆红素偏高

一、胆红素偏高的定义与分类

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一种物质,肝功检查中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的正常参考值一般为3.4-17.1μmol/L,直接胆红素正常参考值通常是0-6.8μmol/L,间接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为1.7-10.2μmol/L。胆红素偏高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

(一)生理性胆红素偏高

年龄因素:新生儿出生后由于红细胞代谢特点,生理性黄疸较为常见,一般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可能稍长,这是因为新生儿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总胆红素可高达171-221μmol/L,但一般情况良好。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饮酒者可能出现胆红素偏高,酒精会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过程。另外,剧烈运动后也可能出现暂时性的胆红素轻度升高,这是由于运动导致身体代谢加快,红细胞破坏相对增多等因素引起。

(二)病理性胆红素偏高

年龄因素:对于儿童,胆道蛔虫症是儿童病理性胆红素偏高的常见原因之一,多因蛔虫钻入胆道,引起胆道梗阻,导致胆红素排泄障碍,从而使胆红素升高。对于老年人,肝胆系统的肿瘤,如肝癌、胆管癌等较为常见,肿瘤会阻塞胆管,影响胆红素的正常代谢和排泄。

病史因素:有肝炎病史的患者,肝炎病毒会损伤肝细胞,影响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从而导致胆红素偏高。有胆囊炎、胆结石病史的患者,胆结石嵌顿胆管可引起胆道梗阻,使胆红素排出受阻,出现胆红素升高。

二、胆红素偏高的可能疾病

(一)肝脏疾病

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等,病毒在肝脏内复制,导致肝细胞受损,影响肝细胞对胆红素的处理。例如,乙肝患者体内乙肝病毒持续感染,会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使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

肝硬化:肝硬化时肝脏结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正常肝细胞减少,肝脏的正常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包括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均发生障碍,可出现胆红素偏高,同时还可能伴有白蛋白降低、腹水等表现。

(二)胆道疾病

胆囊炎:胆囊炎发作时,炎症可累及胆管,导致胆管狭窄或梗阻,影响胆红素的排泄。例如,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会使胆管壁增厚、粘连,胆汁排出不畅,进而引起胆红素升高,患者常伴有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胆结石:胆结石堵塞胆管时,会造成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导致胆红素偏高。胆囊内的结石如果移动到胆管并嵌顿,可引起急性胆管炎,出现黄疸、腹痛、寒战高热等症状,此时胆红素中的直接胆红素升高较为明显。

(三)其他疾病

溶血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间接胆红素生成过多,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从而引起胆红素偏高。患者除了胆红素升高外,还可有贫血、黄疸等表现,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形态异常等。

三、胆红素偏高的检查与诊断

(一)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全套:除了检测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外,还需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等指标。如果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明显升高,提示肝细胞受损较严重;白蛋白降低可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减退。

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对于怀疑病毒性肝炎的患者,需要检测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例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提示感染乙肝病毒,丙肝抗体阳性提示可能感染丙肝病毒。

血常规检查:溶血性疾病患者血常规可出现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等表现,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形态异常,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等。

(二)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可以观察肝脏、胆囊、胆管的形态结构,是否有肝脏肿大、胆囊结石、胆管扩张等情况。例如,胆管扩张提示可能存在胆道梗阻,通过B超可初步判断梗阻的部位和原因。

CT或MRI检查:对于肝脏、胆道系统的肿瘤等病变,CT或MRI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等,有助于明确病因。例如,CT增强扫描可以判断肝脏肿瘤的血供情况,辅助诊断肝癌等疾病。

四、胆红素偏高的处理与注意事项

(一)生理性胆红素偏高的处理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可通过增加喂养次数,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对于早产儿或黄疸较重的新生儿,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蓝光能够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通过尿液和胆汁排出体外。

生活方式调整:长期饮酒者需要戒酒,戒酒有助于肝脏恢复对胆红素的正常代谢功能。剧烈运动引起的暂时性胆红素偏高,休息后一般可自行恢复,平时应注意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二)病理性胆红素偏高的处理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胆红素偏高,需要根据病情进行抗病毒治疗,如乙肝患者符合抗病毒指征时可使用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如果是胆结石引起的胆红素偏高,对于有症状的胆结石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解除胆管梗阻,恢复胆红素的正常排泄。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对于儿童胆道蛔虫症引起的胆红素偏高,应及时就医,可采用驱虫等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如腹痛、黄疸等情况,因为儿童病情变化较快。

-老年人:老年人患肝胆系统肿瘤导致胆红素偏高时,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因为老年人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同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有基础病史患者:有肝炎病史的患者在治疗胆红素偏高时,要遵循原有的肝病治疗方案,定期复查肝功能等指标,防止病情复发或加重。有胆囊炎病史的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油腻食物,以免诱发胆囊炎发作,导致胆红素再次升高。